Wednesday, December 26, 2007

Letter

謝謝新海誠文章!出處在哪?不找你的,這些話題很難找什麽“國際學者引用”啦,日本本土也沒有很有系統的“學術”研究,日文雜誌評論那些太散,遇上是運氣。

最近整理最後一個Chapter關於當代文藝作品的理路,發現90年代中,看見兩種透過鐵道的國族論述是明顯的。

一個是(城市對)地方的論述,主要源自70年代;一個是城市對自己的論述,主要源自90年代。(當然戰前也有類似的源流)

新海誠好明顯看得到此中的轉變:《約束的場所》以東北邊緣為中心,(絕對化外、純想象的)北海道與(絕對熟悉、疏離的、中心的)東京只是襯托;《5公分》是東京的故事,用種子島那些邊緣地方襯托。

另外一個最明顯例子就是淺田次郎:《地下鐵》、《鐵道員》分別是使用鐵道去Narrate國家的兩個重疊而不同歷史分層故事的理路。

兩個都是文學背景,與松本清張以整個日本作爲客觀推理的國族版圖,到松本零士調把整個世界觀換成宇宙,偷換成都市人悲涼的城市中心對地方的詮釋,中心-邊緣的一條主綫,如此說下去,頗有趣味。翻看“銀河鐵道999”的第一集講“地球火車站很文明,但住在旁邊的都市貧民區的都市人如何如何慘”,到最後一集“機器星的機械式解體”(Durkheim?)然後“鉄郎與999又一個人重上旅途啦”還很有當時候日本社會的Feel。

近讀重松清的(廢墟都市?)文學小説,推薦一下,而且有(很大本的)中文譯本。與鐵道教授的滝山コミューン一九七四一起讀就清楚見到整個當地日本在1970年代的源頭是怎麽來---遺憾是小熊的第四本大作趕不上年尾出,不然近當代的日本國際與社會故事的最後一彈就齊咯。

對了,比起Eva(趕及最後一天上映!真是好彩),我更期待看奈須kinoko原作的《空之境界》電影版。

這仁兄及其Typemoon公司最高章是一反霸佔大衆文化市場的策略,盡可能控制媒體流通的渠道,總之霸住Otaku的市場就好:於是乎我這次去日本就得排四個小時買同人小説,輪全日本只有新宿一間電影院做的動畫,搞到去逼去熱鬧的人覺得好鬼有Aura。

這個題材,近讀兩篇好東西,都是關於媒體流通的,打得很應,作爲聖誕及新年禮物w

(interested person pls ask me for reference)

Sunday, December 23, 2007

背後想說的

蟻之兵隊
今天文章“哲學棟篤笑 填鴨畢業禮”想說的東西,
其實不是文章之内。

我想說的是這個:
(News23主題曲版本)



新聞報告找這個當Main Theme才夠神

更神的是Salyu獨唱
(5分~5分35秒注意!):



Omake



因爲喜歡所有人就不會自己不喜歡自己也因此不會以爲其他人不喜歡其他人而自己就不會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

被當作會隨便看人低的感覺難受

(村上春樹風對白:)

「九一主義?」
「對。九一主義。」

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空之境界:媒體殺人考察




Tony想殺人啊




連我最不萌的Loli Tama-chan

都畫得這樣萌 orz
看見(Tony實用性高)本子

其他大姐們怎麽辦?w




圖片來源



















(圖片:AkibaBlog)



(在九龍城寨)空之境界啊



(Saber)殺人啊(兩儀式)殺人啊


最好全戲院都給我空(kara)出來
(銀包也空出來)

關於(Typemoon公司透過嚴格控制媒體)殺人的一個考察啊


當然還有EVA
Eva 的大衆時代過了嗎

Thursday, December 20, 2007

買書List

随時更新中

一般書

明石正雄・飯野正子「エスニック・アメリカ」(有斐閣選書)
ルナン、フィヒテほか「国民とは何か」(インスクリプト) not avaliable
ケドゥーリー「ナショナリズム」(学文社)
中島岳志「ヒンドゥー・ナショナリズム」(中公新書ラクレ)
and other works

新世紀へ夢を運ぶ整備新幹線 小里貞利 
満州事変から日中戦争へ加藤陽子著
アジア・太平洋戦争吉田 裕著
増補 皇居前広場 原武史
増補 絵画史料で歴史を読む 黒田 日出男
はじめての文学(八冊)
奈須 空之境界(文庫x2)
朝湯、昼酒、ローカル線 かっちゃんの(鉄)修行 勝谷 誠彦  (?)
ちくま文学
象徴天皇という物語赤坂 憲雄

雜誌

CONTINUE Vol.37

Komike物

Fate/Zero 3, 4

Saturday, December 08, 2007

CR各分社代表顔色決定!

CR各主要分社的代表顔色決定了!

CR社全體同人也會

一路

各位繼續多多指教

【更新】新成員加入了!

CR青嶼及九廣支社
支社長 龍 專門香港本地鐵道及新海誠,
各位多多支持。


■■■■■■■■■■■■■■
■■中大本社及台場支社■■■
■■■■■■■■■■■■■■
(紫)

專門範圍:文化評論、社會研究、圖書管理

■■■■■■■■■■■■■■
■■維多利亞及越後支社■■■

■■■■■■■■■■■■■■
(鬼畜藍)

專門範圍:分衆趣味的普及化與大衆趣味的精細化等普及教育

■■■■■■■■■■■■■■
■■甲信越及琵琶湖支社■■■

■■■■■■■■■■■■■■
(水色)

專門範圍:遊記、旅遊計劃與時刻表、Maid Cafe


角館及津軽支社■■■

(こまちいろ)

專門範圍:鐵道擬人化、同人創作、秋田新幹線

■■■■■■■■■■■■■■
■■■■■総合病院■■■■■

■■■■■■■■■■■■■■
(緋紅)

專門範圍:(消音)(消音)(還是消音)

■■■■■■■■■■■■■■
■■■■■桜上水支社■■■■
■■■■■■■■■■■■■■

(桜)

專門範圍:公共交通趣味、Maid

■■■■■■■■■■■■■■
■■■■■九州支社■■■■■
■■■■■■■■■■■■■■

(色未定)

專門範圍:聲優、日語教育、精算

■■■■■■■■■■■■■■
■■■青嶼及九廣支社■■■■
■■■■■■■■■■■■■■

(電車綠)

專門範圍:香港鐵道、航空維修、新海誠


■■■■■■■■■■■■■■
■■■■■中央食堂■■■■■

■■■■■■■■■■■■■■
(絶望灰)

專門範圍:飲食管理、不動產、Maid Cafe運營

Thursday, December 06, 2007

各種追加

雖然這裡沒有怎麽出新Post,但左面欄位的評論連結倒是不斷更新(汗),
同樣寫字,還是有報酬的比較有大動力就是了。

最近兩篇的“再見火車:無感覺的城市社會學”與“香港・鐵路”似乎評價不錯(?),
但個人確實不怎麽花氣力寫的一類。
各位有意見不妨交流交流。
(感謝 《香港原味》的兩鐵合併有感介紹與各位支持)


昨天副社長說社長演説像ShotGun-Type嘛(茶),
我覺得像黃子華做show多一點,

一令人發笑就好像停不了的中毒感覺(逃走)
而每次寫報紙也Shot一次,

總有些句子會打中某些人的。

之後就是修羅場
(我怎麽都覺得畫同人的集中力很厲害)
(呼氣

另外追加了日本各大“出版社”的Link,
方便查閲新書;
久未安裝的Counter也恢復運作(笑)。

社務報告以上~

Friday, November 16, 2007

【革命完結】CR社部分部門停止運作

爲響應 SNCF donner au train des idées d'avance (法國國鐵) 的反自由經濟化罷工行動 ビバ・Revolution

完滿結束,CR社全面恢復運作,感謝各界支持

CR中大本社 社長室
CR副社長室*
CR中大本社
CR維多利亞支社*
CR台場支社
CR上越支社*
CR第十五國立銀行*$
CR圖書館
CR社立邪神殿
CR 第二本子CW對策小組^

*11月17日開始
$ 銀行停止運作期間,證卷買賣亦停止
^有限度運作

注:罷工期間有關社員仍分別拜會CR臺灣支社及CR滿洲支社

Sunday, November 04, 2007

全體HP、MP全回復

YUKI.N>大好き_

Saturday, November 03, 2007

雪、無音、窓辺にて

明早是科生早課就是不想睡orz

説來昨晚他的課談戀愛是什麽(笑)
《是晚警句》
“我聼過朋友在網看過,話令你有戀愛感覺的汁大概只有一陣效力”

愛の汁?? Σ(゚д゚)

(很久沒有上課笑到抽根....orz)


這個問題,其實昨日自己的導修也談到嘛
反正都是把某個意向與關係在先,
後面再把這個狀態加個名字上去。

聼了這個,同學似乎顯得不安(笑)
於是乎我還是引回小熊老師的一句:


到達戀愛這個狀態其實有很多途徑,
所以不要以爲,
只有以前認識的那個方法才是唯一的途徑。


小熊的奇妙比喻是:


其實因爲連最好吃的東西都未吃過,
才會嵌入了某種令人不斷誤解(勘違い)的徊路。
這就像Diet中的蛋糕一樣,
一路吃就一路會中毒。

他的提示是:

不要被奇妙的誘惑所欺騙,
令自己掉入死胡同。


談起這個,

朋友們一向對我所定義的“姐姐”為何物,

其實很簡單,

一是“非妹妹”的東西(對前幾年的動畫角色的一種特徵而以)



但最重要的,

就是基於以上的精神的一種感情投射狀態了

因爲明知道是虛幻的,
那纔有一種真實的感覺
----所以當事人千萬不要被那些假象所欺騙了(拉克絲語)

順道貼上一個例子,近期大好(笑)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爆笑問題 ニッポンの教養

爆笑問題太田光主持的NHK節目“日本的教養”
上集找來Otaku研究的精神科醫斉藤環對談
(趁未Del前好看了吧)

人的内心與由這些心靈所構成的世界
比黑洞還要深,比宇宙還要廣






看回香港,
看着對這個世界與人的内心什麽都不懂的人嚷着
就覺得這個世界還是蠻奇趣與可悲的

研究日誌數則

(1)近代社會史、國家地方史、商業史、與歷史教學

上週五六一氣呵成聼完四課歷史,
聼得累,也就更佩服講的老師更累了。

星期六早課負責發表,
預備不很好,
之後果然有點抓到鹿不懂脫角的感覺。
但沒有被打與訓斥已經很好啦(滿足?)
難爲給我拉來幫忙的朋友說坐在老師旁邊驚到震(!)

這年來(無料旁聽)學的東西很多,還真是感謝老師。

下午一課主題是“世界史歷史課的教學”
又是笑中有淚的一個半小時。
學如何教學,真是受教了。
最驚嚇的當然是老師的
五分鐘學會西歐中古史”的Powerpoint Show
笑足五分鐘+那些火柴人公仔
原來西洋史是這樣的啊(概嘆)

搞到我也想弄一張五分鐘學會日本近世史(笑)


(2)關於研究

都是埋頭明治時代的股票投資問題(!)
根本就是香港社會反映的研究題目嘛!





(3)ラフィール




(又)重看“星界の戦旗”咯



ラフィール還是那麽(消音)



授權免費視聽第一話



(開始的是阿保語,
聼不明白是應該的...)


説來,
配音除了川澄綾子
還有Snake的大塚明夫嘛

Sunday, October 21, 2007

竟然拿了亞軍

わたしもびびる

夥同副社長與Kohaku參加這個
“全港學界日本文化常識問答比賽2007”
本抱嬉戲心態去去而以
怎麽不單過了初賽還拿了個第二
真是大汗啊

CR社可謂拜得Saber多得邪神保佑
大家多些拜
多謝多謝

会長的Event CG 殺必死借圖提供完畢)

(要那麽多人陪等到完畢實在過意不去啦)

那些題目嘛....0厄......真的不知道如何評論好了



趣味反省會

1)不過説來,
看得多本Blog與副社長的Blog,
多多少少都貼中不少的啦
(至於1920年代的電氣巴士就算吧啦)

2)出賽第一題就是個人的大好了

船の風邪になってxxx
「千の風になって」
歌曲是從哪囯詩句翻譯來的?

其實係美國翻譯過來的詩
隊員們正在疑惑我的判斷的時候
身為隊長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結果真實美國翻譯來的詩(大汗啊!)



貼題實錄

[又中!!]

雞味即食麵 (第一包即食面是什麽?)

[再中!!!]

平井堅 (問題是一青O小姐的父親是什麽人---臺灣人)

[連歌曲片段都100%一樣!!!!]

Niconico Channel! (Suica廣告的やさしさに包まれたなら是哪個動畫來的)

(以上只是諷刺補習社廣告而已)(茶)

筆者與超人推薦的CR社指定讀物
湯禎兆的《整形日本》、《命名日本》就...
都又中的(笑),不過這類比賽問的所謂日本文化常識,
果然是好(消音)的啊(茶)

好孩子還是去讀認真的書籍
不好學我們只懂冷知識(Toribia)

















4)這邊的特色是全世界懂的我們不懂。
全世界不懂的我們懂。
諸如谷村新司的鐵道歌曲、
1920年代的洗衣機、
陳美齡的出道日期之類(茶


可謂多看CR社群的Blog可增長日本文化“常識”(?)

延伸閲讀:【賀】全港學界日本文化常識問答比賽2007,亞軍獲得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命名日本》出版賀文:從村上春樹談起

如果跟隨呂大樂所說的四代香港人模式,那麽我看不出很大第三與第四代人的重大分別,至少這次替湯先生寫文的感覺如是(而且對第一代人---這次是小思老師---還是抱有頗大的敬意)。

也不是沒有分別,從閲讀村上春樹的例子來説,我這類第四代人就是從《地下鉄事件》打后開始讀的,到《約束的場所》、《海邊的卡夫卡》、《After Dark》等等。

因此,除了有學術研究需要,我這個平素根本不會主動閲讀正統文學小説的人,能閲讀《地下鉄事件》這幾本書,已經算是交差(有個基本日本常識),而對地下鉄之前的村上,一概無知。不像我某位同學般不斷追回前面作品看的目的純是爲了看H場面,我很安於從這個后地下鐵時間的社會派村上去講我想講的故事,這或許是因爲我看不出特別去追尋“自我”的需要(你叫他Me時代式的表達手法也可---雖然很多模仿村上寫作只有搞笑效果)而安於處理我跟這個社會的關係。

湯在[由 Tourist 變成 Traveller──村上春樹的旅遊寫作]中寫道村上從九六年是個“回到東京的旅人”,說:

正因如此,所以當村上於九六年開始回到東京,進行為期一年的沙林事件受害者追訪,且完成我認為乃他屹今為止的傳世代表作《地下鐵事件》(1997),那才是一個旅程的完結。


由逃避宗教(《雨天災天》時期)到深入反思宗教的存在本質(見<沒有指標的惡夢>,收在《地下鐵事件》內);由逃出日本到栽進東京;由隱居式寫作模式到混入人叢中作埋身出擊──經過了這十年(由87 至 96),村上春樹的蛻變說明了 travelling原來可以不囿於人或地的隔閡,而一切原來是心靈內在及人生衍化的運轉流程。這一次村上春樹選擇了做一個採訪者,但「意料之外」地(和先前的「意料之中」竟「意料之外」地構成對比)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旅人」──於他既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探知外在(受害人的心靈)及內在(自己的反省過程)的互動遊歷。


是的,寫成《雨天災天》及《遠方的鼓聲》,我相信不過為一機會及時間的問題,我甚至認為自己也有能力做到。但完成《地下鐵事件》,令我慶幸自己沒有浪費多年春春,追看捧讀村上作品的一切時光,到得到豐碩美好的回報了。


於是乎,如果有任何香港第三、四代的人分野,在於這個對自我追求的終結 VS 處理自我與社會關係的開始的這一個命題之上。

年前在文化社會學與宗教社會學的課上嘗以《地下鐵事件》一書作爲分析對象。這固然與現在的論文研究有莫大關係-----回到日本之後、做囘“日本文學作家”的村上,畢竟有無意識之間依然選擇以火車做回整個建構世界觀的背景,這一點就可以把他重新引回日本文學讀者/作者群的共同背景上談他要講的事情。

“一切社會生活皆為虛幻”這命題並非核心關懷,而是我們透過火車作爲日常生活的感覺的保證來源,這一事實背後在這次事件之後給暴露出來之後,所有的訪談皆成爲一衆日常上的自我的文學感覺構造來源----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感覺與小節,皆不足以解釋整個事件發生了什麽,更何況意圖解釋那火車背後看不到的黑暗的所謂社會原因。連火車都不能保證社會事實的順利運行,雖能暴露卻會把這毫無理据的Hollow的恐懼放大,正是後地下鉄事件的村上的社會關懷的出發點。

如果這是作爲香港第三代讀者的代表的湯的自我成長歷程,正如前期村上的尋羊冒險,最後安樂於地下鐵事件作爲一種歸鄉的終點,替自我找尋一個歸宿,那麽我這類並不怎麽認真閲讀小説的第四代香港人,對自我並不怎麽着意之餘(也可說是以九一主義式香港哲學作爲思考世界的成長),對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的處理,正可從對兩個村上的兩代詮釋這一點看出相異。

是為《命名日本》出版賀詞

Monday, October 08, 2007

關於自我

(甲)
每個人每一刻也不同,這一刻與下一刻遇到的事情也不同,那不如在每一刻看看有什麽不同的可能性,享受每一刻,而不是要留住每一刻,因爲這不會把你過往一刻的你留住的

Sunday, October 07, 2007

(名曲齊賞)GoMyWay!!

NicoNico上的人氣名曲

Go My Way!!

大家聼過沒有呢?

這歌曲可是在很多場合都有用的呢

Idol Master元組版:




今天剛上榜,和風吹笛版,聲音很典雅,大力推薦

Thursday, October 04, 2007

(借文)如不可再現的櫻花

如不可再現的櫻花:《秒速5公分》的戀愛美學

撰文 湯禎兆 (2007/09/27) 《亞洲時報》

借最後一段:

當然櫔木(按:栃木)的想像也是一大賣點──新海誠選擇明里的遷居地其實並不遠,那仍屬關東的一個縣份。因此,貴樹的渴求才可以更加強化那種可望而不可即──不少友人都以為兩人遙隔南北,身處天涯海角,於是才好像有牛郎織女的嘆喟。其實在貴樹仍未遷往鹿兒島前,兩人不過近在咫尺。但不要忘記他們不過是初中學生,也因而令到本來不成問題的空間距離,轉化成好像有萬丈阻隔的心理距離。

畫家。

把所有感覺
還原到生活,

其實很難。

那時刻表選得很神。

Wednesday, October 03, 2007

爲了更好了解過去
這Season看以下兩個動畫:

Bamboo Blade
Sketch Book

一個是剣道、一個是畫畫(茶)


最近終于有機會
看回三谷幸喜早期電影
「12人優しい日本人」,

比「総理と呼ばないで」更優しい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それは

夜中にさむけが走ってた

世界自体が空しく

空がからっぽく

Friday, September 14, 2007

内閣總理大臣

我敢說下任總理是福田康夫












一餐飯,

有興趣的跟我打賭的,

儘管來報名

(你以爲會加漫畫兩個字在自己名字前面就能當總理了?


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

Tuesday, September 11, 2007

情熱大陸

讓專業的去做啊?!

漫畫家



愛之傳道師(笑)



想想就覺得此處荒蕪一片
難怪連“中古”兩個字都搬來香港用

想想我是不是應該當個劇本家或者小説家什麽的?(笑)

Sunday, September 09, 2007

空之境界

空之境界 劇場版 的宣傳片

還是去日本看嗎....








“關於殺人的一個考察”啊(茶)





(想起楢山節考)(逃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愛情哲學

個人認爲愛情哲學的核心是:
這種哲學是一種屬性是“消失”的思想體系

任何需要愛情哲學這個思想體系的人,原因不外乎需要一種代替物支持真實世界裏消失了的另一種價值體系,而這個新的價值體系(任何種類與形式的愛情哲學)的出現與需要,其本質是關於“消失”的思考---而這種思考的目的,是令這種思考體系本身終究消失.

朋友說: 哈哈,那所有哲學也可說是一樣吧

我說:對----我想說的正是這樣
李天命思考藝術的最後一式(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思考之道”啊

從《愛情哲學》引伸而來的參考閲讀

Friday, August 24, 2007

虛淵玄

除了Fate/Zero,
近讀(玩?)虛淵玄的兩個作品:

沙耶の唄

続・殺戮のジャンゴ -地獄の賞金首-

都是好的文學作品。

當然,
你不會叫這些18禁的電腦遊戲Visual Novel做“文學”,
但我反而覺得書店頭拿了文學獎的所謂小説,
真的悶死我
--------------這當然是讀者=極端Subcultural Tribe所身處的文化心態不同了。

說回這個続・殺戮のジャンゴ

真對口味

大姐

超強氣

惡女

S

=w= well........


(圖來自nitro+網葉)


但比較深刻的,
還是故事第一句:

“忘記了誰說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wow,
玩/讀完了之後,
更別有風味的一句毛主席的説話,
政治味與社會味呼之欲出的上乘文學作品
故事簡單、有趣。
如此作品,寫不出!

這個作品之後,
看來虛淵玄已經看透了這個人爲社會剩下來的可能性
亦已經脫離了所謂美少女遊戲的那種無謂限制,
替18禁的Ero-Game開創了一個新的文體(genre)
---這當然要是Hit中市場的話。

詳細有機會寫報紙,
大家先玩玩(但好孩子不要玩)

順帶一提:遊戲配樂極好,大推

Tuesday, August 21, 2007

是日名句

From Mr方:
我其實最想說:「賠償司法」憤怒與對痴漢(and司法制度?)的憤怒,其實是同一類的東西。
偽道德、而且是完全不切身的想像性的關心,非常虛假的咬牙切齒。想:XYZ,香港男性,究竟對痴漢的討厭有多真切?源出何處?

如果進一步批判,此等「道德」發洩的效果會令讀者(及作者)帶離真正切身現實的道德問題,安全的進行了「道德行動」,解放了自身無視切身之惡的罪惡感。例如XYZ不斷批判日本的司法不公,就無視於香港同類的司法不公其實比比皆是[例如對非禮的推證要求對女性很不利]

Tuesday, August 14, 2007

絕望した!

  • 「大國的崛起」講「新幹線」”的時候畫面是東京monorail與特急踊り子火車
  • 超人約我跟大家一起走到了沙田就抛棄我了
  • 你寫的複雜,讀者會說看不明
  • 你寫的簡單,讀者會覺得他們都知,不用你寫
  • 什麽時候開始看漫畫看動畫的目的不是娛樂而是要了解日本
  • 什麽時候開始看漫畫看動畫的目的不是娛樂而是要學日文
  • 什麽時候開始看漫畫看動畫的目的不是娛樂而是要學中文
  • 以爲星期四會打風,所以拿定星期五假期希望可以連續放四天假,怎麽知道颱風會回頭,白拿假期。

Thursday, August 09, 2007

小道消息

7:30看新海誠的“雲之彼端、約束的場所”,
還有其實還未看過、同場上映的“星之聲”。
不錯。

完了之後自然地(?)看見正在排9:40一場的
龍少、CR角舘及津軽支社的一干人等(笑)
(説來剛好雲之彼端裏也是囯鐵津軽綫...)

最奇妙是走了無奈竟然撞到(剛升職的)老師,
以爲他來看(跟film也有關係的),
原來只是路過(真是大大汗)。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CR社事務

(1)
CR琵琶湖支社長歸港在即
申請改名為

“CR甲信越及琵琶湖支社”

管理範圍包括信濃(しなの)、下越等地。

注:“越”之部分只包括下越,與副社長管理之上越,並不重復。
因此,超正式名稱爲‘CR甲信(下)越及琵琶湖支社’

即日生效

其他消息改天再寫

財經分析

説來這裡每逢報財經,真的有如神算
(就是自己沒有資本去做而已。。。汗)

上兩次報告日元走勢,就是兩個最低位
這兩天日元沖上6.66,我才應該漲得差不多了。

另外日本股票方面,東日本旅客鐵道會社(JR東日本)
在全球下落情況,跌回860,000yen 一股,
(入場費兌換爲約5万元港幣也)
每年脈息10000yen (1%多一點)再加(笑,車票優惠2000yen)
但有電子貨幣在手,實際前途無可限量,
-----要是東京不大地震(茶)

Sunday, July 29, 2007

日本書店、日本電影

今天去了看這個草裙娃娃呼啦啦(フラガール)
除了是蒼井優,值得注意是搞笑藝人南海Candies的しずちゃん的演出。

筆者是難以入戯的了,但在場看得聲淚俱下的也不少(茶)
我看的味道又是另外一種意味...

説來日本書店Tomato搬了去新店,不錯

Friday, July 20, 2007

秒速、5mm




未看的,就去電影院的大熒幕看好了




Artistic Feeling,
只有第一次看才強烈。
不要浪費人生難得的機會。






Tuesday, July 17, 2007

いたむ

いたむとは
たがいのしゅうたいをかくにんすること

ただだくのみ

Sunday, July 15, 2007

爆笑問題のすすめ

出名是讀書人的搞笑藝人,
爆笑問題的太田光,
在“爆笑問題のすすめ”(爆笑問題的推薦)
這個已經修業的讀書節目(還有眞鍋薫主持)

最後一次介紹了


太宰治【晩年】、宮沢賢治【銀河鉄道の夜】


サリンジャー【フラニーとゾーイー】
(Jerome David Sali Franny and Zooey 1961)

カート・ヴォネガット【タイタンの妖女】
(Kurt Vonnegut The Sirens of Titan 1959)

不知道爲什麽3年多,我就只看了這最後一集(死前必讀之書!)
卻很有共感。





那認真的時候說得有點兒吃力的時候的日文,就是喜歡。
有這樣20分鐘的節目專講書本看,真是幸福。

介紹太宰治的【晩年】、【人間失格】與宮沢賢治【銀河鉄道の夜】的角度
頗爲獨特


參考:

喜歡的介紹書本的雜誌ダ・ヴィンチ

順道的:

Sunday, July 08, 2007

Niconico Channel!

這個時代還沒有ニコニコ賬號的趕快去登記一個好了。
費用全免(雖然夜晚使用不能)
不然遲早Out到無朋友。

介紹的是使用魔女の宅急便ED「やさしさに包まれたなら」
的Suica廣告(笑)



好令人懷念的歌曲。
原本的是





然後是IdolMaster的版本(茶)




還沒有賬號的乖乖去申請。

Thursday, July 05, 2007

ぼくらの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鬱


多分、私もただの子供だ

ぼくらの毎日も生きていきたい

Thursday, June 21, 2007

神保町が変わります

7月、 「神保町が変わります」、私も変わります(笑)

神保町會變,我也會變。














7月以後,
神保町的中央大手書店三省堂
正式把「神田本店」的名字改為「神保町本店」
而搞笑藝人的重鎮企業吉本興業
在神保町搞了一個奇形怪狀的演藝中心「神保町花月」。
(名字還蠻好聽的呢)

以上正式宣告神保町擺脫一切神田的名字,
建立自己的神保町名字吧。

(醜聞:實際上我N年前第一次去,真的以為在神田站下車)


要是有「読子ビル」的話更好吧(茶)


「すずらん通り&さくら通りスポット紹介」

Tuesday, June 19, 2007

雜感

1)不知道怎麽Update都是星期二?

2)要知道自己思考的有無問題,最好找一個真正能批評自己的朋友講一次給他。講講下自然知道自己其實思考亂曬龍。

3)eNobii書架還是觀望。弄Bibilography已經夠頭疼(到現在還是從心底感謝副社長)

4)CR中央病院最近成爲Niconico中毒病發區,快成爲疫病傳染區。

5)説來原來自己比日本東西與研究的火車話題更熟悉的,其實是Star Trek。

6)不知道何為Trekkies (美國的Otaku?),談不上日本Hobbyists的問題吧。

7)沉默,通常是最好的回應。唐君毅說,毀譽是人生大難。美倫(Aura)婆婆說,任何怨言與Curse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身持正道,就能保持正氣。婆婆曰:類似性質的東西自然會吸引類似的同伴。

8)戀愛,通常是各有各説法。能找到共通的定義固然好,找不到也不必太執意。制度是一樣只要給足夠時間與努力就能穩固的東西,哪怕你如何定義與改變意義也好。

Tuesday, June 12, 2007

360纜車墮山

連架360吊車(我從來覺得叫纜車的話,中文好似有點怪)
都掉了落街,真係嚇鬼死。

本想回應話,
星期日登了篇鐵道與政治之後,
收筆不出報紙評論專心寫論文,就出事,真是好邪。

最邪係,上年次同教授去剛巧賣完飛,
而我星期六先想話再去搭,
結果去到無得搭。

話我亂説一通都好,
中央話完權在他手、然後香港政府話合併,
就掉架纜車落山給你看,火
車呢家玩意其實係好有靈性的。

Tuesday, May 29, 2007

日元新低位

好死不死日元地位的時候,
我可是做了日Yen大閘蟹,
一手都是沒有任何利息的日本銀行卷,
令我想把日元轉成股票都不行,真的想打人也。
説來上半年日Yen依然上升無期
已經跌到三四年地位,
6算4的水平,
各位遲早要用Yen的人,
是時候入貨了。
至於有無機會再跌呢,
我就不知道了....

Wednesday, May 23, 2007

湖色

「人はだれでも自分の中に湖をもっていて、その深さとか色調とか涼しさとか透明度とかを、その人の生の最後の瞬間まで、加えたり変幻したりしている。人に話をするということは、その人の中の湖に話をすることであるように思う」

(社会学者/見田宗介)


每一個人心中也有一個湖,
湖的深、湖的色、湖的溫、湖的透明度,
到那個人的最後的瞬間爲止,也變幻不定。
我想,與人説話,
就像跟那個人之中的那個湖説話一樣。

Thursday, May 17, 2007

思考訓練

CR中央病院看到妙文一篇


此文之妙,在於真得來太假了

幾乎是以爲一類“動漫受害”論調的人做假證據出來證明自己受到打壓的(笑)

但先也不要那麽高興啦,找到這篇完美的打壓動漫言論,

不等於寫的人有意識的去找些“御 宅 族”來打壓

---因爲香港只有“電車男”,沒有“御 宅 族”的概念


(A)
在討論筆者以上這個論點之前,

爲了訓練大家不要那麽純真,給大家一個練習,
看看下面這個圖有何問題?















提示:

這個圖足足誤了全國日本10多年,

令大家以爲日本這10多年少年犯罪好多,

少年人很兇狠。

答案在看了(B)Part後找。



(B)

至於說香港人(誰?)認爲動慢万惡的論調嘛,

well---詭秘的笑容---用個比喻,即係gum:
好多人話“傳統中國”的“儒家思想”係XYZ,叫人點點點纔是道德
(譬如參考這裡的Miss Lam 2007/05/16 18:32 的發言)


但一個Ideology的Doctrine 如何被實際上執行,
是另外一回事。

同理,你找個教協會長/老師來問,
就當然答你“漫畫好暴力多看無益”,
實際你去報攤看下就知道這些論調浪費氣力。

至於有小乖乖真的執行這個命令的,就只能怪---怪什麽呢?---怪他太乖了
另外希望這些小乖乖不要進一步以爲
“有好多人打壓他們”就天下太平了。


同理:
中大情色報/聖經不雅事件的 性別解放分子 VS 光明大神分子,
兩邊同樣低能。

這個社會幾非沒有道德,也非一元(完)



(C)

答案
我畫得不好啦。

但答案不難猜----要是你不笨。
在經濟起飛前,人窮就更多少年犯罪殺人什麽的啦。

於是拿個統計圖,説明了什麽呢?
沒有説明什麽。
那只是一種確認自己迷信的裝置罷了。


那篇報導最爲害社會的不是那些“漫畫毒害Otaku”言論
因爲一則無人知道Otaku是什麽
二則(除了人說他就照做的乖孩子,與人說什麽他全都做的傻孩子)
無人會信漫畫有害

最有害的是拿一個毫無疑義的、
看似是客觀事實的統計圖來凍結思考



ダブルキャスト Double Cast


至今還覺得
爲這個遊戲寫劇本的三位先生
是天才
當然人設也是無敵
前幾天在Nico Video看人玩(茶),
也有Comment頗有Point
1997~8年,正是Eva一類“精神/心理病”作品熱潮的高峰呢。
文學也好遊戲也好,都是看出一個社會心理的表徵。
日本比香港好的大概是這點吧。
劇中有劇、戯中有戲,不同結局
而且伏綫也好。答案一早知道(但嚴禁暴露劇情!)。
PSP也有,未玩過的去玩玩。

Sunday, May 13, 2007

一個叫自我的都市

翻譯練習


真木悠介
《自我的起源:愛與Egoism的動物社會學》
1993 岩波書店

====================================

CARAVANASERAI: 一個叫自我的都市


Oh, oh, oh, oh, oh, oh
I am just a mirage

Carlos Santana: Borboletta (不死蝶)


Carlos Santana*的音樂專輯"CARAVANASERAI"的第一首歌題爲"轉生的永遠的商旅"Eternal Caravan of Reincarnation。大概是作者在印度修行時代的尊師教導,認爲我們最真實的自己只是寄宿在不同的身體及其人生繼續轉生之旅。我們的個體及其“自我”不過是這個永劫的Caravan的一期之宿(Serai)。這是印度古哲學的教導。但是Santana大概在受到印度尊師的啓發而用了這個魅惑的比喻具體化的時候,大概無意識地加了這兩個意象。第一,Caravanserai也是在衆多商隊會合、共住、又在離散的場所。第二,Caravanserai是不同商隊會合的接合點,因此當中又有不少的自立的《都市》主體化,倒反過來支配商隊的角力場所。

最古的諸文明在由盧西亞北非附近發生與繁榮的時候,這個大陸有無數的商隊群在來往(1)。巴比倫與埃及的住居地的最下層已經顯示這些商對連接了遙遠之地,譬如米索不達米亞的“書米盧最古國家從初期已經連起西至埃及、北至小亞世亞、東/南的托魯斯坦與西斯坦、還有印度。印度的哈拉巴與莫肯達羅、巴比倫的烏魯也有共同的證據資料,加西比海岸的阿斯托拉巴度也有書米盧樣式的亞盧嘉印的金器,埃及、巴比倫與斯利亞、伊朗等的銅器等形式類似,已是明顯的事實。”

公元前3000年前又很多明確的商旅都市形成。不但是畢得拉、波斯拉、帕魯米拉等典型商旅都市,由盧西亞等都市的商旅貿易開始成長,在世界史中有重要的地位。這些都市原初確立的時候乃農業放牧地帶的交換體系中的物產交換集散地,有時候則作爲遠距離交易的、有時候則是政治的支配的基地而成長。都市是雖然是不同的二次的(也有經過多重波折而派生的)集住地,但最終成爲自立的、主體化的、變成了原本是形成者的周邊地方的共同體與遠隔共同體,支配了那些《移動的共同體》。《近代》就是由這些都市所生。都市原理的普遍化就是近代。人類歷史中最大的事件就是這個《都市》的發生及其主體化。

在生命的歷史之中,能與這《都市》形成相比的時間,就是被稱爲《個體》這第二次集住體的出現,及其《主體化》。

我把這稿子,獻給那不斷追尋《叫做自我的現象》之謎、死去、不可思議的詩人與科學這得M.K.(1896~1933)。**



*社長的個人考證: Caravanserai キャラバンサライ (1972) 是美國的Band

註1:Rostovtzeff. 1932. Caravan Cities. p 28
** M.K. = Miyazawa Kenji (宮澤賢治)

Friday, May 11, 2007

紀念

如常,這是平凡的一天

Thursday, May 10, 2007

無知是暴力

(I)

那些自己不能/不願公開自己高興的人叫人不要高興;
在眼裏看見的只是自己的糟糕;
當然就更談不上去求證媒體報道的是如何的受到過濾。

也好,照妖。

(II)

對的,缺乏對他者的想像力與無知,真是種暴力。


只有關閉在自己世界的的妄想,
與這些妄想互相確認大家都同樣生存在一個封閉的體系,
就變成了迷信了。

(參考:參考Peter Singer對各種性道德的實用倫理學的討論)


(III)

教育這個字的沉重,與透過貶低後學擡高自己的精英/權威無緣。

照例,很多搞笑的僞權威/文化精英
走出來批評後輩一番。
OK。
問題是批評的手法如下:

抛一堆書包后,說,看:那些人連書包都不懂抛,
然後哈哈大笑一番。

更發傻的,連書包也抛不了。
跟住帶領討論一番。

(對不起,我連Link上這些垃圾也覺得弄污這裡)

有跟著嘻哈大笑的論者,還說
“龍應台有篇叫幼稚園大學的文章,正好形容這班大學生”
我不信,去找來看。

龍應台文章較長,不好意思:

幼稚園大學--龍應台

「這是一班大三的學生:聰慧、用功、循規蹈矩,標準國立大學的好學生。看完期末考卷,批完論文報告,我把總成績寄出,等著學生來我我:零分或是一百分,他們總得看著卷子的眉批,與我印證討論過之後,才能知道為什麼得了一百分或零分。假期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學期又結束了。

※ ※ ※

學生來找我聊天、吃宵夜、談功課;就是沒有一個人問起成績的事。 有一個成績應該很好的學生,因為論文的注腳寫得零亂散漫,我特意大幅度地降低了他的分數,希望他來質疑時告訴他一個教訓:作研究,注腳與正文一樣重要。 但是他也沒有來。 等了半年之後,我忍不住了:“你們為什麼不跟教授討論成績?” 學生面面相覷,很驚訝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怎麼敢呢?教授會很生氣,認為我們懷疑他的判斷力,不尊重他的權威。去討論、詢問,或爭執成績,等於是跟教授挑戰,我們怎麼敢?” 那麼,假設教授打了個盹,加錯了分數呢?或是一個不小心,張冠李戴呢?或者,一個遊戲人間的老師真的用電扇吹考卷來決定成績呢? 逐漸的,我發覺在臺灣當教授,真的可以“get awaywith murder”,可以做出極端荒唐過分的事而不致遭到學生的反抗,因為學生被灌輸了二十年“尊師重道”的觀念;他不敢。

※ ※ ※

有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上攔住了我的車子:“有個同學扭傷了腳踝,你能不能送我們下山搭車回臺北?我攔了三輛路人的車,他們都不肯幫忙!” 好吧!於是淚眼汪汪的女學生扶來了另一個淚眼汪汪的人,一跛一跛的,進了我的車。 下山只有幾分鐘的車程,可是車後兩個人拼命掉眼淚、吸鼻涕。受傷的哭,因為腳痛,想媽媽;沒受傷的也哭,因為她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情況。 事實上,這個驚天動地的“情況”只需要兩通電話:第一通打給校醫,第二通打給計程車行,如此而已。 我很驚異地看著這兩個女生哭成一團。她們今年廿歲,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學教育。 她們獨立處事的能力,還不到五歲。

※ ※ ※

開始的時候,課堂上問學生問題得不到回音,我以為是學生聽力不夠,於是我把英語慢下來,一個字一個字說,再問,還是一堵死牆;於是改用國語,再問。我發覺,語言的問題其次,思想的貧乏才是癥結所在。 學生根用功。指定的小說或劇本上課前多半很盡責地讀完。他能把故事的情節大綱說得一清二楚,可是,當我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他就瞠目以對——不知道,沒想過。 他可以讀十篇愛倫坡的謀殺小說,每一篇都讀情,但不能夠綜觀十篇整理出一個連貫的脈絡來。他可以瞭解蘇格拉底為什麼拒絕逃獄,也明白梭羅為什麼拒絕出獄,但這兩個事件之間有怎樣的關係;他不知道。他可以說出詩人艾略特對藝術獨創與模仿的理論,但是要他對王三慶的仿畫事件發表意見——他不知道,他沒有意見,他沒學過,老師沒教過,課本裏沒有。 我愛惜我的學生;像努力迎取陽光的黃色向日葵,他們聰慧、純潔、奮發,對老師尤其一片真情。但是,他們也是典型的中國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個性,盲目地服從權威,更嚴重的,他們沒有——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噢噢,好像真的以爲是她批評學生呢.....好戲在後頭:


錯在學生嗎?

※ ※ ※

當然不是。學生是一坯混沌的黏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型。從小學到大專聯考這個漫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暫且不談,讓我們看看這些“不敢”、“淚眼汪汪”、“沒有意見”的大學生正在接受什麼樣的高等教育。 廿歲的人表現出五歲的心智,往往是因為辦教育的人對學生採取一種“抱著走”的育嬰方式。常常會聽到一些大學校長說,“我把學生當自己的兒女看待”,一派慈祥。他也真做得像個嚴父慈母:規定學生不許穿拖鞋在校內行走,上課不許遲到,周會時要正襟危坐,睡眠要足八小時,熄燈前要洗澡如廁,清晨六點必須起床作操,講話時不許口含食物,夏天不可穿短褲上課,看電影有害學業,看電視有傷眼睛,吃飯之前要洗手,等等等。 我一直以為大學校長是高瞻遠矚,指導學術與教育大方向的決策人,而不是管饅頭稀飯的保姆,但這也暫且不提。這一類型的教育者的用心,毋庸置疑,當然是善意的,問題是,我們論“事”的時候,用心如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實際的後果,而教育的後果何其嚴重!這種喂哺式、育嬰式的大學教育剛好吻合心理學家Levy早在一九四三年給所謂“過度保護”(Overprotection)所作的詮釋:第一,給予過多的接觸——“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第二,禁止他獨立自主——“你不許……”;第三,將他“嬰兒化”——“乖,早睡早起”;第四,把自己的價值取向加諸其身——“你聽我的……”。在這種過度呵護的幼稚教育下成長的大學生,遇事時,除了“淚眼汪汪”之外又能做什麼呢? 教育者或許會說:這些學生如果進大學以前,就已經學好自治自律的話,我就不必要如此提之攜之,喂之哺之;就是因為基礎教育沒教好,所以我辦大學的人不得不教。雖然是亡羊補牢,總比不教好。 聽起來有理。其實是個因噎廢食的邏輯。這個學生之所以在小、中學十二年間沒有學會自治自律,就是因為他們一直接受喂哺式的輔導,那麼大學來繼續進行“育嬰”,這豈不是一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把學生口裏的奶嘴拿掉,我們總要有個起點;大學不做,更待何時?再說,我們對大學教育的期許是什麼?教出一個言聽計從、中規中矩、不穿拖鞋短褲的學生,和教出一個自己會看情況、作決定、下判斷的學生——究竟哪一個比較重要?為了塑造出“聽話”、“規矩”的青年,而犧牲了他自主自決、自治自律的能力——這是我們大學教育的目的嗎?

※ ※ ※

在生活上,教育者採取懷裏“抱著走”的方式;在課業上,許多教書的人就有用鞭子“趕著走”的態度。 就上課點名這件小事來說。以學生出席與否作為評分標準的老師很多,他們的論點是:學生都有惰性,今天我逼你讀書,日後你會感謝我。 這個說法也很動人,卻毫不合理。首先,我們不應該忘記,開一門課程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在傳授知識,而不在鈴響與鈴響之間清數“少了幾頭牛”。照邏輯來說,如果一個學生不聽課就已經具有那門課所要傳授的知識,並且能夠以考試或其他方式證明他的程度,那麼他就沒有必要為了一個人頭點名的成規而來報到。歸根究底,這個“成規”當初之所以存在,只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取這一門知識——讓我們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去聽同一個人有系統的講——但是,一個學生,不論原因為何,已經擁有那個知識,那麼要他來作充數的形式就是捨本逐末,也是為師者見林不見樹的錯誤。 反過來說,一個學生沒有那門知識卻一再缺課,教授當然要淘汰他,但淘汰的理由應該是:你沒有得到知識;而不是:你點名未到。上課出席率與知識吸取量並沒有因果或正比的關係。 為師者“嚴”,我絕對贊同;愈嚴愈好。但是那份“嚴”與“逼”必須在實質的知識上,不在僵化的形式上。換句話說,教授可以用比較深奧的教材,出比較靈活的考題,指定比較繁重的作業,來逼使學生努力。但他如果尊重學生是一個有自主判斷能力的成人。他就沒有理由拿著鞭子把學生抓到教室裏來;充其量,作老師的只能嚴肅地說:上不上課在你,努力不努力也在你;你要學會如何為自己的行為擔負後果。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的學生已經在“鞭策”之下被動了十二年,如果最後的大學四年他們也在鞭下長大——他們會長大嗎?畢了業之後又由誰來執鞭呢?

※ ※ ※

這種“趕著走”的鞭策教育貽害極深。學生之所以不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固然是因為在“抱著走”、“趕著走”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學過如何去思考,有一個實質上的困難使他即使想開始也不可能。 信仰鞭策教育的人不相信學生有自動好學的可能。於是設置了七七八八的課目,塞滿學生的時間。大一的學生,譬如說,一星期就有三十多個小時的課。大四的課少了,有些系就強迫學生修額外的學分,作為防範怠惰的措施。 可是我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 文學是思想;每一小時的課,學生除了必須作兩小時的課前預讀之外,還得加上三小時課後的咀嚼與消化,否則,我付出的那一小時等於零。文學,也不是象牙塔里的白日夢;學生必須將那一小時中所聽到的觀念帶到教室外面、校園外面,與廣大的宇宙和紛擾的現實世界銜接起來。否則,這個新的觀念也等於零。 這些,都需要時間與空間,可是學生辦不到。他們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像媒婆趕喜酒一樣,一場接一場。他們的腦子像一幅潑了大紅大紫、沒有一寸留白的畫。 如果怕學生怠情,我們應該增加學分時數強迫學生把“身體”放在教室裏呢,還是應該加深加重課程的內涵使學生不得不把整個“心”都投入?這是不是又牽涉到一個本末的問題? 我們如果不給學生時間與空間去思考,我們又怎麼能教他們如何思考呢? 在國外教書的那許多年,我踏出教室時常有生機盎然的感覺,因為在與學生激烈的反應與挑戰中,我也得到新的成長。在這裏,走出教室我常有被掏空的感覺,被針刺破了的氣球一般。學生像個無底的撲滿,把錢投進去、投進去、卻沒有什麼驚奇會跳出來,使我覺得富有。

※ ※ ※

說學生缺乏自治自律的精神,說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其實還沒有碰觸一個更基本的先決問題:我們的教育政策究竟希不希望教出獨立自主的學生來?答案若是否定的,這篇文章便毫無意義,可以燒掉。我是在假定我們的社會有意造就獨立自主的下一代的大前提之下寫這篇檢討。 可是,如果這個假定的大前提是對的,為什麼我們在思想的訓練上,還是採取“騎著走”的方式? 一方面,學生懦弱畏縮,成績有了失誤,不敢去找老師求證或討論。教授解錯了題目,不敢指出錯誤,大家混混過去。對課程安排不滿,不敢提出異議。不願意被強迫住宿,卻又不敢到訓導處去陳情。私底下批評無能的老師、社團的限制、課外活動的規則,或宿舍管理方式,可是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對當事機構表達意見。偶爾有人把批評寫成文章,要在校刊上發表——“不必試,會被壓下來!”學生很肯定地說,“反正沒有用,我畢了業就到美國去!” 另一方面,作老師的繼續努力強調“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連學生少鞠一個躬都當作對五千年中華文化與民族的背叛。“尊師重道”這四個字在歷史上的意義我不去談,在現代講究分工與專業的社會裏,卻很有商榷的餘地。“重道”毋庸置疑;對知識的肯定與尊重是教育之所以成為制度的基礎。但是“尊師”,如果指凡“師”必“尊”——只因為這個人在這個位子——那就是鼓勵盲目地服從權威。到處都有誤人子弟的師,有不學無術的師,更有招搖撞騙的師;我們有沒有權利要求學生“尊”無“道”的“師”? 學生怯懦畏縮,是他們缺乏勇氣,還是我們迷信自己的權威,又缺乏自信,不敢給他們挑戰的機會? 我們若真心想培養出有能力“慎思、明辨、篤行”的下一代,為什麼又懼怕他因為“慎思、明辨”而對我們的權威造成威脅? 臺灣的大學在師資與設備上,比我自己的學生時代要進步得很多很多。中國學生的聰慧、誠懇,與一心想討好老師的認真努力,常常深刻地感動我。而學生資質愈好,這種幼稚化的大學教育就愈令我焦急難過。辦教育的人,或許本著善意與愛心,仍舊習慣地、固執地,把大學生當“自己的兒女”看待,假定他們是被動的、怠惰的、依賴的。這個假定或許沒錯,可是教育者應對的方式,不是毅然決然地“斷奶”,而是繼續地呵護與控制,造成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 令我憂心不已的是.這些“不敢”、“淚眼汪汪”、“沒有意見”、“不知道”的大學生,出了學校之後,會成為什麼樣的公民?什麼樣的社會中堅?他能明辨是非嗎?他敢“生氣”嗎?他會為自己爭取權利嗎?他知道什麼叫社會良知、道德勇氣嗎? 恐怕答案全是否定的。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真心要把臺灣治好,我們需要能思考、能判斷、有勇氣良知的公民;在位在權的人必須張開手臂來接受刺激與挑戰。如果我們真心要把教育治好,為這個民族培養出能思考、能判斷、有勇氣良知的下一代,那麼辦教育的、教書的,就不能迷信自己的權威;他也要禁得起來自學生的刺激與挑戰。

※ ※ ※

把我們的大學生當“成人”看吧!給他們一個機會,不要牽著他的手。 
           原載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四日《中國時報•人間》


對,香港人的問題在於:

他們讀書喜歡看前不看後。

Monday, May 07, 2007

ラブホテル

這不是什麽遠阪凛的家....


這只是酒店























而且這是情侶酒店(Love Hotel ラブホテル)



附設:

100寸投射電視、按摩椅、Karaoke、DVD、壓力浴池、情調照明、桑拿、信楽焼特別風呂(附電視)、360度風景、露天花園、微波爐、冷蔵庫





まあ,
法國社會思想家Foucault第一次到日本
見到20多年前日本的Love Hotel已經驚為天人
說什麽東方纔是現代社會的救贖(汗)

要是還在生見到這些大概會認爲這是什麽人類補完解放計劃的神聖祭壇了吧(茶)

Monday, April 30, 2007

Fate/Stay Night [主題考究]

(劇情透露注意)


PS2版 Fate/Stay Night [Realta Nua]推出在即,
這邊是鐵定沒有時間玩的了(茶)

雖然能考察任何劇本的更改,
就能看出作者最大的意圖。


順道勾畫出各主綫的主題.....
強烈看過玩過了的人才好看...


畢竟,真正
體會過、
經歷過、
感動過的,
過程與感受才最重要。




1. Fate

命運:知道有些東西不可改變、知道改變他人/客觀世界的界限在哪--->知命

懂得珍惜、懂得放開。



2. Unlimited Blade Works


自我:知道自我的虛幻與離散,才知道自我的如實即現--->知己

懂得處理自我。



3. Heaven's Feel


救贖:知道"他人/客觀世界=命運"的界限、知道自己的限制與可能性--->知天

懂得懂得擁抱=希望。


0. Disillusion

自在:破除虛化--->破邪=顯正


按:
以上各階段,搞錯不得。
現實與理想的玄機盡在此。



題外:
Hollow Ataraxia
(空洞)(魂的平靜):

達到以上的境界,也不能黏附在次一無窮自在的時間輪回;
魂的平靜,在看化這種黏附,達到自我=救贖的境界。


[Fate/Hollow Ataraxia 重要參考按我]


後語:

與作者的高度縱使不同,
評論的責任在擬似可攀附的視野;
就算不能達到作者類似的内容趣味,
起碼也能開啓另一種可能性。

方法考察:

縱使作者本人可能未必有意識地思考以上問題;
(尤其文人與詩人以其直觀或其生存體驗而不自覺地創作)

縱使使用語言與概念與感覺不同;
(尤其文化與歷史背景不同,世界觀也不同)
---->但如果創作能脫離現實的世界觀而偶然脫離,
---->那麽說的依然是此世界之實情

那麽此篇評論仍然能讓有緣人懂識一番,
那就功德無量。

Sunday, April 29, 2007

交流、認識與相互幻想

(I)
我想想下,其實講日中關係的時候
爲什麽個個講“國際交流”“文化理解”,
是個很大的Myth。

譬如,你行落街,不會想同個三ng識七的阿伯交流。
但你卻好想同日人交流,奇怪。
就算在日本,講亞洲交流的學者,都是講同樣的東西。

譬如Take社會學的科目,以至中學的什麽通識課程,
大都要同學出去認識下真實社會。
但我大概會無什麽興趣去做調查的Project,
去研究“香港某條街的阿伯的生活”;
但要是你叫學生去東京研究,
大概可能會好Happy。

想想下,這是好奇秒的事情。

我們爲什麽要認識某種東西、
對某些既定事物會有認識的興趣與衝動?

(II)

當很多人好想認識某種事情,
而又有很多人依此為生,以上的言論自然變得合理。

(III)

當然我看完華世大(Waseda?)那些“亞洲關係研究Center”的學者發言,我就更奇了
然後我看見中大校長忽然收到華世大的榮譽博士,我又好似明白了一些東西

朋友說:
“華世大又 Up 春威化,又Up 什麼地域研究,又係咁積極促進日本與亞洲交流,硬是不做日本研究,唔Q 記得自己是日本人。華世大呢D 至憎日本研究。”

聼下去,跟中大,不就是一樣嗎?

要是兩者簽訂什麽交流協議,正是所謂的“相互幻想”:
華世大給你一個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的虛假日本認識
你就給他們一個連自己也不能想像的虛假中國人家。

互相想像的巔峰也。

參考---日本各大學的Ideology
日本:東大=京大
脫亞:Keio=同志社
入亞:華世大立命

Sunday, April 22, 2007

看電影

預定/備忘

吳清源(田壯壯)24-05-2007 上映

手紙(生野慈郎)26-04-2007 上映

火車與玫瑰(德國)28-04-2007 上映

“我”

旅人說:最近文章都很多“我”
對談的人也說這點。

看看,也是。

靜靜的夜晚,有點奇、又有點,怪。

這不是強度意識下的自我想突出的“我”
這不是強度無意識之下的自我想突出的“我”
這不是無自我
這不是自我
這不是我

不,以上的語言都不足以表達我在想什麽、感受什麽。

這,大概是自從在日本學會

感覺那社會的“氣流”
聆聽那時代的“風音”

的一些共通的、後遺的奇妙特徵吧。

沒有這樣感覺過世界如此清澄的 一種奇特的體會。

那就是,
還在共同體生存的人,獨對天地、與天地同在,
閉上眼睛看到的氣流、張開耳朵聆聽的風音
的體會吧?

當強烈的、自我固定的我被打散了,重聚在這個“我”的時候,
“我”與天地在同一個衡量上被感受,
那麽,你認爲的一個有有意識的外表、以無意識組成的自我,
已經變化成一個以有意識的手法組成的、假想的“我”。

但這個從我去看、毫無感覺的“我”,卻又真真實實的呈現出來。
因爲,那是個至純的意識所產生的、用來觀看衆生的“我”。
兩者都是自己。

一個觀空、一個觀自在。

對的。
“我”想我開始明白德國唯心論的哲學家費希特(Fitche)在說什麽了。
“我”想我開始明白了佛家、以至見田宗介一路下來講何謂自我的問題了。

但這只是感覺。
我還是難以言喻這個“我”是什麽感覺。
我沒有這個道行去說(語言上的、邏輯上的、概念上的、理論上的、内力上的)

“我”只是“知道”,這個世界與我心愛的人,最終,還是會很完滿。

Tuesday, April 17, 2007

社員之絕望(2)

  • 見到祖國人大代表汪○全穿上日本衣服在京都跳日本舞蹈
  • 發現吉野○牛肉飯的優惠換領卷今天就到期了!(真的)
  • 太懷念忍不住在CitySuper買了日本的Mineral Water喝
  • 遊日時候忘記了帶女朋友Shopping
  • 觀看歌舞伎表演發覺周圍的老外都睡着了
  • 發覺住日本的Love Hotel比住旅館與商業酒店都便宜,但奈何只有自己一個人
  • 發現除了自己沒有Otaku的朋友看One Piece
  • 發現在日本以外聲稱有正宗日本溫泉
  • 發現在日本的正宗日本溫泉的泉水原來是假冒的

以下是難度高一點的

  • 乘車時將秋○亭的後援會會員證拿出來當八○通使用
  • 被副社長在戀愛方便教訓一頓,並且覺得相當有道理
  • 由於被說穿上衣太Out,以後不知道如何處理該衣服
  • 搭吊車時候出了自己與朋友車廂内的其他人都是Couple
  • 遊日時候發覺女朋友不用Shopping反而喜歡跟自己跑書店
  • 猜不到某個7個字的Password登入看文章要慌忙問朋友
  • 同上,使用流動電話嘗試登入該網葉的時候失敗了
版權所有=w=

RODもびびる!

後話與感想:
1)朋友常講的一句經典説話“gum你究竟想講0羊0者”,其實好有用。
2)敗筆:“我是一個Otaku”,在最應該使用的一刻不用,是為敗筆。

前言:
總不能日日寫些面對大衆的評論與面對學究的論文,
本Blog轉型成爲更加虛無的個人吹水短評。
是朋友的,明白的就明白 =w=

正題:

最近的KeyWord是

びびる!
(還不明白的看這裡
還有
糟糕!
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糟糕
我懷疑看了以下這個,更糟糕
ROD
對:READ OR DIE --->不讀Reading原來會死的。
現在我的情況就是 WOD ---> 不寫論文更死。

Monday, April 16, 2007

社長談:びびるのはやつらだ

私はびびる? 我會被嚇倒?
やつらはびびる!那些傢伙會被嚇倒!

(以上兩句的來源:這樣的政見宣傳, 只能在日本見到!

離題完結 =w= 以下正文

(以下的回應,可參考前一天的文章)


XX:
先謝謝你的問候。這個問候只令我增加對你的敬重(笑)。
臨時拉夫,有機會去試下,也不是什麽壞事。

嘿嘿,先不要說到我好似輸左gum,獎他人志氣啊!
10個人有20種解讀,有識之士讀到自會領會。早
寫過一篇Blog就是説這些。
要直接批這些文化流氓不難,
但文化流氓撒賴你奈他如何。
偶然相遇也是緣分。更何況,本性不壞;
要怪,就怪他的大學教育,一個好的老師也不能提供給他;
要怪,就怪我們的文化生態,令天才都討厭他生存的社會。
要怪,就怪軍囯主義社會把人都推到極限。
更何況,我們沒有多大權力去說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試煉課題。

以前也頗痛恨某XX那種大學愚民教育。
不過看化了,與其批人還不如自己增值好過。
就算你批掉一個權威半個文化流氓,
還有千千萬萬個文化權威與文化流氓。
兩者本來就是混沌的文化生態的一體兩面。

人衰還可批,
但無意識的文化權威去扮有意識,
或者故意扮無意識之文化流氓,
不如省點力我們去喝茶談下電影交流還有益,只不過下次大家識Do而已。

我的意見是,增值自己學下好好表達自己,
加上寫好自己論文,就已經還神去也,
尤其也不見得自己也能完全擺脫文化權威/流氓的本質,齊齊努力是也。
一切都是平衡。

文化這東西,1個文化流氓就能輕易把100個人的努力毀掉,但希望卻常存。
大學時代恩師何修煌教訓,教育就是爲了這些希望存在。
文化整體的腐敗,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不過最後稿費還是要拿^^,敢請教,應該如何問編輯拿法?

拜謝
社長


友人意見選錄

:對方的文章顯得寫得很痛苦
:似乎這邊牌面輸了一仗
:西瓜可忍、蜜瓜不可忍
:人可以一瞬間就改頭換面,只有知識/學識是要經年累月的培養出來無奈每天接收到的太多,走馬看花下唯有以糖衣外殼吸引人稍緩腳步來細味箇中真髓

Sunday, April 15, 2007

社長之絕望

=w=

http://hk.news.yahoo.com/070414/12/25i0v.html

http://hk.news.yahoo.com/070414/12/25i0u.html


後話(反白可看)

(誤)碩士念歷史

(正)碩士念人類學

(おいおい

1/
引蛇出洞----尤其引衛道之士洞----最好用蜜瓜(おいおい

2/
(誤)他說他多數穿家人買給他的衣服時
(正)全部都是

3/
這個世界最XX的,還是那個消失了的作者----編輯嘛(謎笑

Saturday, April 07, 2007

社員之絕望

絕望啊!!!!(只是玩笑啦)



  • 正想download動畫片種子的時候,發現鬼畜人已經寫了該片介紹
  • 社員聚餐吃到了最後才記得要叫開飯口號“不要吃剩飯”
  • 邪神本的稿子在預定原截稿日一星期後才收好全部的稿
  • 社員想某書店内部訂購某鐵道KOMaXhi本子時候發覺竟然完賣了
  • 突然發覺身邊的朋友離離合合,諸多事情,但自己竟然沒有任何變動
  • 到牛肉飯店幸運地拾得印花但發覺還差一個才夠吃雙拼飯
  • 同上,該優惠卷竟然給朋友欺騙走了
  • 發覺自己雖然與邪神教沒有太大關係,但自己的樣子在報紙上登得最大
  • 發現自己原來不懂從成田機場搭車出東京
  • 姐姐派的自己看完最新Nanoha中三個大姐興奮時妹系的朋友卻再無興趣
  • 當鬼X人以為自己很糟糕時發現他身旁的某病院長PXK○是隱性的色情狂
  • 機場送別自己的不是情人,而是朋友
  • 同上,該朋友竟然不是社員
  • 在日本買來的珍貴物品之後,發現在香港店子買更平
  • 發現自己其實不是鬼畜而是純愛系
  • 記不了全部社員的名字,又或者MSN上沒有全部社員的聯絡
  • 社員的報紙評論中竟然有暗藏CR社的達芬奇密碼
  • 不小心從Search Engine找來的圖原來是社員的同人作品
  • 優惠卷可以免費換大汽水但只叫了中汽水
  • 打電話給朋友的時候發覺背景傳來JR的日文廣播
  • CR社還沒有網頁
  • 想到很多絕望點子但大部分忘記了
  • 怕弄這個List得罪人,但發覺原來已經得罪了很多人

Bonus Track

  • 「我不懂得說。但如果這裡有一座鋼琴,我可以彈奏給你聽。」
  • 剛巧沒有鋼琴
  • 其實不懂彈琴
  • 太久未過練琴

Thursday, March 29, 2007

笑点:座布団全滅

不說不知長壽落語節目“笑点”
收視率幾乎是高舉日本多年

六位落語家講笑話,
說得好主持就會給額外的座布団(ざぶとん Zabuton)
(座布団一枚やって!)
不好就沒收。
(座布団一枚持って!)
儲滿十個就有特別獎勵

這次題目是“冬眠的熊”,要參加者說說冬眠後的熊會說什麽。
月頭出現了這個座布団全滅的稀有現象,值得一看。
不懂日文的話雖然不明,但光看沒收座布団也蠻有趣的咯




精句(反白可看)

私はくまのプーさん、あんた禿(はげ)の爺さん。
(我是小熊維呢,你是光頭阿叔)

Sunday, March 25, 2007

千の風になって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眠って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秋には光になって 畑にふりそそぐ
冬はダイヤのように きらめく雪になる
朝は鳥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目覚めさせる
夜は星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見守る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死んで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Original Text
写真詩集「千の風になって」(講談社)

Monday, March 12, 2007

運氣

聼科太史公說,他找資料運氣特別好,
看見一大堆史料,隨手拿起第一本,就是他要的了(大汗)
開頭不信,自己做做,也有這些神秘體驗(笑)

例子(一)

上個星期根據雜誌目錄找某期雜誌的某個報道。
由於昭和年份與西曆不同,不自知下算錯數,
翻去不同年份的相同指定葉數,自然找不到要找的。

一看, =w=!?
怎麽是松本零士的一頁自筆文章?!

運氣?偶然?


例子(二)

搭車回去,由於在兩個不同車站下車后的步行距離差不多,
正盤算第一個站落車。
忽然心血來潮,不如看看今天報紙,
於是乎在距離報紙室的較近的第二個車站下車。

打開報紙,
一看 =w=?!
怎麽是近期留意的得獎書評,正是講鐵道作爲文學裝置的問題。
趕快Copy wwww

隨意?運氣?


命運就是這樣子吧?這是充分條件,努力就是必要條件吧?

Thursday, March 08, 2007

文學、識字與專家

(1)兩位好友不約而同認爲
這個社會越來越廢,
與多了人識字有關。

同意,但應說是多了人寫作,更加精確。

在香港這個高度識字社會,什麽人也能寫作。

尤其這幾年網上日記、Blog普及化
人人能寫作,人人也看不起他人的寫作。
(這又與”文化流化“有關)

一方面這是"好事",
但一方面我們要更加忍耐他人的廢話。

(2)
文學,是文字的精練。

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在香港,有沒有文學?
大概只有各種文字流化物。

我亂猜,但這大概不是大衆小衆問題。

(3)
在香港,專家,卻很多。

日本專家,最多。
認真讀日文書的,數埋一兩件。

説來,我以前也不多看日文書。
看的多是老外筆下的日本。
不看日本書,這也無所謂。

問題大的是:不看日本書的日本專家特別多
(而奇在他們會叫你看多些?XD)

聽聞某自稱新亞XX的”禾日“氏,
(那個不斷說自己兒子到日歐米師從大師搞日本研究那個)
說什麽Keio大學也很國際化。
當然了,福澤諭吉搞的是脫亞。
但另一方面,福澤翻譯無數社會概念到日本。
把西洋之麻風病,内化於日本。

(4)
多了日本專家,多了人寫廢物,無精致化的文學。

三件無關的事情,大概只是同一個社會的不同表徵(representation)罷了。


(附)本文主旨

無意讀了淺田次郎的“青い花火”(霞関物語)
談年輕時代當攝影師的爺爺與爸爸拍快將廢掉的東京都電的一段故事。

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淺田氏的筆法、結構等,精妙無窮。

最感概的,是他筆下的感情流動,是如此肺腑、教人唏噓。

對各種人物、象徵、關係的安排,是如此令評論者都在無限的幻想空間遊玩。

令人心靈淨化的極品。

參考:
“鐵道員”“地下鉄に乗って”已經是必讀的文學經典。
前陣子看電影的“椿山課長の七日間”等,
對整個社會的氣息掌握,已經是超乎人所能想象的感情淨化。

Tuesday, March 06, 2007

外匯速遞

這幾天全球股市狂瀉,連帶日元勁升.....

.......yi,你覺得説法好似有點不同?

在日本的電視,都是以
“因爲股市狂瀉,所以連帶日元勁升”
前幾天上海跌市以全球拖累,
並引發對沖投資者抛售股票后,
兌換換低利息的日本外匯環還款為解説。

今天看香港明報卻以
“日圓急升 跌市元兇”
以“因爲日元勁升,連帶股市狂瀉”作爲解説

哪個真?

都不重要。
這邊日元待套現,升就好
(雖然不小心在Amazon購物以HK$信用卡付款,做了大傻蛋)

説來,筆者對“日本銀行卷”的信心可謂零。
這個全球債務超重的國家,
發起神經來破產就搞笑。
要不上次打敗仗后的Inflation對策竟然是
不許可紙幣流通(只可用硬幣)、
凍結郵便戶口等,
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連中央銀行的調高息口的獨立對策也因爲選舉而拖后(當然他說不是了)
從歷史總結,可以的話還是不要拿日元上手比較好。

Friday, March 02, 2007

1歩、2歩、さんぽ(散歩・三歩)

夜來無睡,第二:客串 深夜急行 選段

===============================

第三章 Interlude

Monad: First, Second, 3rd ---- part one

===============================

。・、’l「=_」+(&^$%<|./>

把思想召回去心靈
一切帶點祥和。

符號,
文字的前身
平常沒有音、聲,只有形、意的記號
這個儀式須要的,卻是這些。



把那些不能發聲的符號,
正確無誤地在心中的空間畫上。

一切自我隨而散發在虛空。

男的把心中的意思傳遞到女方的身上。
清然地、無疑的,一筆一劃、
在心霛的大海穿過去

這霎那,如同永恒。
在數「三」之前的這半秒,確實像無限的等待。

在這無盡的、短短的半秒
星河化成翩片回憶
祈望一切的敘、話、語、聲
不帶半片刻畫在紙上的點、橫、撇、直

這個儀式的獨特,在於一切世界的介入自己的心靈,
又必須完全抛出思考自我的字與聲,回 到












X X X

無限的等候
連聲音都聼不見的意識、儀式

對方在想什麽呢?
或者,沒有文字,他連“想”也不能?
以聲音作爲媒體的自己,沒有試過把心靈都化成字字句句的那種刻畫感覺。這個儀式/這份意識,在數完“1”“2”“...”之後,會變成什麽呢?根本無從估計。男孩的心靈/聖霊,人家說,非女孩子能猜的。大概男的看女的也是一樣吧。在這個昏亂、嘈雜的環境進行這個比聖典還寧靜的儀式,而且還要以幾乎是小孩子遊戲的形式----

跳飛機---而且只是三格距離,男的跳第一、第二,女孩接住第三步的男孩
那就完成了(要是科儀書上記載的都對的話)

當然了,少不得像小説的情節一樣的“敵人”偏偏在這個時候來打搞了。
問題嘛,男孩的才剛跳了一步,那耀眼的“光”----對,不是什麽黑暗、魔法,而是徹徹底底的“光”的理型----就如同預言般說的出現在背後。

距離剛好是,

1

2

3


X X X

光的名字,也就是儀式/意識中的第三個團體,就叫“自由意志”。
太學術了吧,你說。不喜歡,可以叫選擇、Free Choice、Free Will、Freedom。

反正說Free就是---免費---的就是了,不要考究那麽多。
反正名字是隨意安的。

“自由意志”只有三秒的、存在於這個世界/時間的 Free Time = 自由。
好死不死,要讀完整個字,F-R-E-E,需要四拍的時間。
而阻止儀式==世界的命運==出現的可能性,只有三秒。

這是什麽的自由?怎麽的意志?

根本是上帝與作者的玩弄。

先來考察一下情況。

男的是以文字作爲術法的媒介,而
女的則以聲音做為魔法的屏障。

那就麻煩了。

通常便宜小説的情節,不是火啦水啦就是風啦地啦一類的元素作爲設定去做魔法大戰啦。以“文字”與“聲音”作爲媒體?!

未免太犯規了吧?

這是人類最後的兩種魔力來源吧。
(學術説明一下:女的比男的更接近宇宙,聲音又比文字古老)

第一步,使男孩把自己的認知=文字歸還給世界,並換來一切非文字的記號進入自己的心靈
第二步,把這種感覺、對對方的唯一原始感覺交給對方----對,沒有思想的感覺,這原本根本不可能,但從老太公那個太法規的法典的儀式,大概有一點點地可能。

更奇妙的是,進行這理應肅靜儀式的地方,竟然是繁華得不能再繁華的鬧市。

明白了: 太複雜了,不要嘗試去理解好了。反正當事人不會有意識地去明白這一切。

第三步,女孩本來要接受對方的心思,而她要把自己思考同樣地停止的話,必須擺脫思考的媒介----聲音。要不如男孩一樣把從世界學來的[文字=世界]還給世界,才能心如止水。這個女孩嘛,心思多,就不如在嘈得不能再吵的地方,麻木自己。

也算妙訣吧。

不放棄自己,就不能成功。
放棄自己的話,也不能成功。

唯一的成功的可能,就是把兩個自我交換---雖然只有三秒。

太公儀典中稱之爲“Monad 1 2 3”(像手提電話的廣告啊)

但老土一點的話,世人稱之爲
















阻止這一切的可能性的,就是代表自由意志的“光”
老土一點,
並帶點廣告性質的名稱,
叫“神”

---對的,迷途的羔羊啊,光只出現在白色的背景中---



【這可是充滿矛盾的命題與任務嘛.....】

光發出聲音了。

【.......................................................................... F. 】

X X X

End of [Monad: First, Second, 3rd], part one

To be continued

叫作研究者的職業

夜來翻譯。

================================
叫作研究者的職業 小熊英二

研究者是種因果的職業。大概很多人原來開始研究的時候就是想解決世界的問題,或者爲了人的幸福而研究。但當自己開始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就會開始自己與世界斷裂,並喪失與世界的這種關係。越是這樣,越熱心投入自己的研究,在一般人看來不過是一個自己滿足的Mania而已。

最麻煩的是,研究花費體力與時間,連在社會活動的餘暇都沒有了。。。。不但時間,連體力也漸漸負荷不了。本來是爲了解決社會問題的研究,但因爲越忙於研究,就與社會越脫節,這可說是一種本末顛倒吧。

我相信人的潛力其實差不多。不過要是潛力有100,研究者把90都花了在考察研究的問題。那當然了,越是把潛力花在研究上,越不能關注現實的問題。相反,一般人,在實際現場的人,把90時間都花到具體的解決辦法上,只把10花到考察問題上。從研究者看來,他們就如“什麽都沒有想過”一樣。但從現實社會的日常感覺看過去,用了9倍的潛力去具體的解決問題,要是研究者沒有以90 x 9 =810倍的精力去實行,那麽當然被覺得是“好像好偉大但其實只有把口在說”了吧。

但現實上,不用説我當然不能花費那樣的潛力去解決現實問題了。所以那些“得把口”的研究者用已想好的對策並且把精神都放進去,雖然能夠理解,但也沒有什麽辦法了。

那餘下可做的大概是在自己研究裏不那麽大言不慚吧。。。。至少對被稱許的時候有一點不自然的感覺,就是唯一的辦法了。

(三田評論,1000:67)

Wednesday, February 21, 2007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新海誠的「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中譯:秒速五公分)快上映了

好死不死在快最終決戰AL魔人的龍小弟那裏看到圖片

Orz (可憐我就不要讓我看到圖片啊)

===自慢開始(妒忌心重的不要看)===

事関這邊還是到電影院去看
兼且要去看新海誠監督到台前打招呼的那場
(以自慢來報仇抗議劇透?)

===自慢完畢===

画像

嘿嘿,小弟要小女朋友還是快點努力溫習考入大學找一個,
然後在大學月臺(消音)比較實際一點

画像

說回來,,,,都無什麽東西好說了,,,
這篇論文還是為這部戯作個注腳的樣子,
鐵定拿來當最後一個最終章大書特寫。
(問題是要寫信拿版權就麻煩了)

對「日本人」來説,
「鐵道」是一個比「社會」與「囯族」更有效凝聚集體感情的概念與制度。

雖然要寫到這最後一句結論還有好長的路軌要敷設 orz

画像

(BGM♪世界の車窓から)
(圖片來自官方網葉

Friday, February 16, 2007

ハケンの品格














今天介紹近來頗欣賞的日劇
御姉さん代表中的代表篠原涼子(Shinohara Ryoko)主演的
「派遣的品格」(派遣=ハケンの品格)














故事講述當今日本所謂不保證終身雇用的日本公司
成爲正社員的話就得日日加班
而公司也找Agent大量聘請低廉的技術外勤工(派遣社員)
沒有這些譬如IT等特殊技能的員工,
一般正社員已經無法跟得上進度。

其中,無敵的派遣社員篠原涼子以超高額的時薪、
永不加班,無論事無大小依時吃飯下班的高傲態度,
加入公司的Marketing部幫忙。










既然是超高額的時薪4千Yen
(一個月上20天,每天8小時,就是64万Yen=每月4万多!)

各種業務用的基本技能如會計、電腦全面Master就當然了,
最有趣是由於每集都與保持“正社員”面子的FullTime員工開火
閙僵的時候,總是出現大危機。
而危機出現通常是快到定時下班的5點左右
大家雖然不想拜托(但不得不拜托)高傲的篠原涼子
她也通常靜靜會以特異技能救公司與大家一命。

到了第四集,終于出現了那本很多不同技能證書的Magic卡Book(!)
足足電話簿一樣厚(大汗)。
而使用過的其中一些技能包括:

(劇透危險,自行反白)
重型剷泥車駕駛執照(渣架剷泥車過來呢便!)
表演開三文魚的職人資格
電梯作業與救助執照
辯論與言説大會冠軍+聲優/Announcer訓練
最新的還有助產士資格(!天啊!)

戯味重,姐姐好,反映最新社會氣氛
更期待更多幻之技能出現,
大推。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マリみて&Mission School 動漫讀書會(1)

大都香港人不看書。
我不反對不看書,尤其香港好書少,
就算好看的書,或是譯得差,或只又英文書--跟自己生活毫無關係的思想很難叫思想。
不看書,或者不擴濶自己視野,
人變得膚淺,無聊,無知,無教養。

這問題在看漫畫動畫的人身上最多。
這不是說看漫畫動畫沒有教養--
而是說,要了解其背後的社會世界觀、讀得有文化歷史感,
膚淺的讀者只讀到膚淺的意味,
衆多有文化含義的符號視而不見。
有見此文化廢墟之風不可長,
特設啓蒙教化大衆之專欄,
跟有識之士、或有好奇心的讀者
一起研讀關聯書本,培育文化修養,增進閲讀漫畫動畫時候的趣味。
(不喜歡以上宗旨的,自可過主)

今天選來教育社會學 佐藤八寿子所寫的新書(中公新書 2006)
ミッション・スクール :あこがれの園 (Mission School)
(副題不懂譯,大家想象吧。)

什麽是Mission School?
有看過「マリア様がみてる」這百合系的故事大概知道講什麽
就是有基督/天主教背景的女校啊啊啊啊啊啊。

説來筆者對這套東西可謂毫無感應力(汗死了)
當年跟百合之王 校X 先生 在會室看了幾集,
X長先生看得不斷高呼叫好(?)
我看得卻頭暈眼花,差點口吐白沫也。脫力是也。

你們一大班女孩究竟在搞什麽啊!!!!!!!

就算有人類學(Lv 2)與 進入不同世界觀的稀有技能
這個作品還是有點共感難度(茶)

這本新書劈頭就是Marimite的引文

「ごきげんよう」
「ごきげんよう」

(倒地)
這種在日本幾乎無法使用的日語,真的存在嗎?

本書可説是這種毫無根據的幻想(?)的一個社會史研究。
一方面是虛構的幻想,
但一方面日本皇室(屬性神道)卻多出這種學校的皇后(神啊)
真謎也!

本書就是這個奇怪的故事的一個社會教育學與社會史的介紹。
有興趣的大可翻閲一下。

Sunday, February 11, 2007

流氓的權威人格

湯生專欄“日僞流民”,即可拆成“日僞”,又可拆成“僞流民”,妙也。
但今天不談日本、日僞、流民、僞流民,
今天談香港的(真)流氓。

近日熱門話題,看過相關討論,
沉思一下,調息一下相關的政治環境與社會氣氛,
得出以下結論:

香港流氓最反權威,
卻又最喜歡自己做權威,
自己做不了,
走去追捧成爲了假文化權威的流氓,
然後無責任地一起去打擊文化權威,
扮演被害者,
可稱之爲“流氓權威流氓化

(簡稱“流氓流化”或“流化”)。

流氓最喜歡把事事流化,最討厭文字與文化修養、外在權威。
本來討厭權威,乃97之後香港政治思想形態的一個重要指標,
但反擊權威,變成了形而外的空洞行爲與心態。

譬如:
某有文化人指責自己,就說“你這是權威心態!”;
見到有人示威卻自己不同立場的,就說“你是為反對而反對!”;
有人說你文化修養不好,就說“你這是Elitism!”
有人批評自己日日看漫畫不讀書,就說人“這是歧視Otaku!”

(巧妙的流氓邏輯!----你扮野呀?)

本來,對權威保持懷疑態度,不是壞事,
但問題是,反擊了權威,好像自己不用責任
這比對日本凡事跟隨權威,不用負責,相映成趣。

丸山真男講日本的“無責任體系”,
其實來自社會上下太依賴上下的權威體系,
其實乃到處對左負責、對右負責、對上負責、對下負責的
全面怕死心態。

香港呢?相反的,
可說這是一種政治流氓的流化(政治流化),
從上到下,
形成了一種“有責任體系”,
到處都問這個責,問那個責,
就是人人不對自己問責

日本無責任體系的問題,是無個人/國民的主體意識。
香港有責任體系的問題,是只有個人的經濟權利意識而無政治責任=政治權力意識。
這一方面因爲香港的政治環境不鼓勵政治參與,
因此個人也無需向國家與社會負責。
另一方面社會氣氛崇拜教育考試遊戲,
(更何況要負責的人把子女送出這個圈子----隔代無責!)
在遊戲輸掉----以至其實是真正是Elite而自己扮弱者的“僞文化僞流氓”--的人,
他們當可義正詞嚴指責當權者的失策而自己不負責。

於是乎,
社會上最成功的人,只有權力,最不想負責。
大衆,毫無權力,只想有權利,最喜歡問責;
連自己都一起撒賴不想負責的,是為流化的一部分。

本來這實數無可口非,乃主宰政局而不放權的管理者的責任,
而不能夠指責指責他們的無權無知無責的大衆“為反對而反對”;
可是,這樣一來,大衆一方面持隔岸觀火的心態,
但面對這樣的強大的競爭生存遊戲,在階級的扶梯上斗得你死我活。

這就是社會解體的前哨戰。

於是乎,
教育,及其代表的文化、知識、教養、品格、修養等
都給被當成一種類權威,
從曹博士給戲弄惡搞,
到與自己擁有相同流氓價值觀的權威當成密友一類例子,
可見一斑。
(不討厭人有錢,最討厭人有文化,真流氓也)

而自己呢,就培育出一種奇妙的被害心態,
當受到家長、老師一類權威的指責,
就忽然認爲對方是“擺權威”---“你大曬呀?”

從近來的事例可見,
一衆流氓隨街調戲婦女,
給人義正詞嚴指責,
一方面落荒而逃,
一方面回到流氓的大本營
發揮其流化精神,
大力數落對方權威心態、
並說“只是在自己地盤調戲而以,用不着那麽大事啊”,
一類聼上去有道理,
背後卻從根本無想過自己的責任何在。

這類問題是出於何處呢?
說得流化一些,就是沒有修養的流氓表演。

黑社會之類流氓一方面不喜歡權威
(尤其家長與教師)
當街撒野,討厭文化、修養。
(香港人最喜歡黑社會電影?不!他們只是以爲自己是蠱惑仔罷了!)

本來,當社會有健康的發展,
讀書可保證有成功的機會的話
文人出來指責一下,流氓還是會自卑的;
但人人讀了一點書,找來一些文化理論
就可以大義凜然地說學者、政客等只是一種意識形態
(香港的大學裏文化研究的興起!)
可是,
這不代表流氓撒野就變得義正詞嚴、變得正統!

我承認,學術界最多敗類,
但更敗類的,是那種夥同流氓,
以流氓文化標榜自己反權威,
的一種最可怕的流氓真權威。

作爲半個教育工作者,
我不怕流氓指責自己扮權威
但任何一個對教育帶有1%的希望的、
有同理心的“一個人”,
最討厭那些在無意識(=無責任意識!)的情況下
胡亂傷害他人之後,
帶那種無辜表情,外表說十個不是,
内裏十萬個被害心態的“XYZ”!

面對香港社會的政治流化,
我們應該用最老土的腔調,用以下語句指責他們:

你無恥!
你下流!
你這些敗類!
你這些人渣
你,不是人!

Saturday, February 10, 2007

思考的工作

以前一個頗爲敬重的老師說,
做社會/文化/歷史的研究,
能問一個好的問題,
整個研究已經完成一半。
自己做過、問過,
真是同意到不能同意了。

但想來,加上寫作、改稿的問題,
其實時間與勞力分配可能是:

25% 問一個好問題
25% 看資料
25% 寫作
25% 修改

而問題是,不斷看資料,
問題又得重新思考,
原本的問題又像一張過期的地圖,
又得重畫。
寫作的時候,
幾乎知道有一半是大話/故事的感覺去寫,
去爲讀者指一條路出來(套用小熊英二的説法)。

但要在毫無章法可言的資料中,
講一個故事出來,這個循環就不斷下去。
問、看、寫、重問、重看、重寫......

雖然是這樣,
這斷斷不是把觀察資料作個樣子分類一番,
又或者把數據倒進電腦Run一下統計,
這裡以客觀表面其實100%故事的研究可比。

宮崎駿說:
動畫比電影來得真。

原因很簡單,
拍電影你以爲是直接把客觀的世界如實表示出來,
其實間接把拍攝的人暗中的敍事藏於深底,
並且毫無意識地以爲自己客觀。

相反,
畫畫好像是很主觀的表現,
其實每一幅畫都是每一個人的眼睛所看的。
你明知道它假,已經是最好的自我提示,
因此,動畫所表達的世界最虛幻之餘,
他的表現卻由是直接由畫家所看到的、最真的世界。

(先不要太考究“真”或者“主觀”“客觀”在這裡用法的含混語理問題)

筆者寫作,作如是觀。

時間無多了。

Wednesday, February 07, 2007

貼錯燈泡拜錯神:龍應台與國際化

中大校友關注組出版“令大學頭痛的中文”,題目安得非常貼題,妙絕。
還未“入手”(注)只得看帶來日本的龍應台文章,也是高興。

引用一些在這裡:
====================
將燈泡黏到牆上

有沒有國際觀,能不能與國際接軌,不在於英語說得流利不流利,而在於有沒有深刻健全的「全球公民意識」;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學英語,就有了國際化,有了全球視野嗎?
一個來自沒水沒電的山溝溝裏的人第一次進城,很驚訝看見水龍頭一扭,就有水流了出來。很驚訝看見牆上的燈泡,一按就有光。於是他設法取得了一節水龍頭和一個電燈泡。回到家裏,將燈泡黏到牆上,將龍頭綁在棍上。結果燈不亮,水也不來。一個北方荒地的人走過南方沃土,看見一片葱綠豐美的樹林。他把樹全砍下,把樹幹像棍子一樣一根一根栽進他的荒地裏。等了一年,沒有樹林,只有棍子。

燈泡何以發光?因為燈泡後面有一套細密的電路網絡;水龍頭何以出水?因為水龍頭後面有一套完整的供水流程;樹幹何以成林?因為樹幹下面緊連着一套環環相扣的生態鏈結。語言何以啟蒙?因為語言後面有着一整套幽微細緻、深奧繁複的思想系統。我們知道沒有後面那個無形的網絡鏈結,燈泡不發光、龍頭不出水、樹幹不抽芽,但是請問,為什麼我們認為英語會帶來全球視野和國際觀?

英語,當然非常重要,因為對於非英語人而言它是一個簡便的萬用插頭,放在旅行箱裏,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拿出來,插上電。但是,我們不能因此以為電的來源就是這萬用插頭。事實上,插頭不能供電,英語也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

引自龍應台“為什麼燈泡不亮 ———我看香港的「國際化」”

==============================

越先進的國家,越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越好,對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後的國家,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越厲害,對自己的定位與前景越是手足無措,進退失據。

台灣的人民過西洋情人節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麼;化妝遊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義何在;吃火雞大餐不明白要對誰感恩;耶誕狂歡又沒有任何宗教的反思。凡節慶都必定聯繫著宗教或文化歷史的淵源;將別人的節慶拿來過,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來祭拜,卻不知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節慶的熱鬧可以移植,節慶裡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移植不來的。節慶變成空洞的消費,而自己傳統中隨著季節流轉或感恩或驅鬼或內省或祈福的充滿意義的節慶則又棄之不顧。究竟要如何給生活賦予意義?說得出道理的人少,手足無措的人,多。

本國沒有英語人口,又不曾被英語強權殖民過,為什麼宣稱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在文化上意味著什麼後果?為政者顯然未曾深思。進退失據,莫此為甚。  

不是移值別人的節慶,不是移植別人的語言,那麼「國際化」是什麼?

它是一種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

引自龍應台“城市文化---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

====================================
短評:

要評論香港以至其他洋奴心態,可用

貼錯燈泡拜錯神

歸結。

====================================

發揮:

觀看本地某些(只是某些,嘿嘿,不是說你)評論日本的心態
一方面不知道日本發生什麽事,
一方面又無意識地引用日本的東西來講HK,
兩面不討好,如同傻子。

譬如報紙的什麽日本明星新聞,
像拿個日本牌位做錯儀式拜錯神;
又如報道評論裏面,
人講什麽我講什麽像貼錯燈泡,
以爲能解決“同樣的”社會問題。

離棄語境去思考問題,危機一發,
特地引用於此自我警惕。
====================================
註解:

為響應國際化,
我提議大家來學學當年清末民初留日的知識分子,
來一個第二次日化漢語運動----
特此聲明:
讀歷史知道知道連“浪漫”“經濟”“社會”等大量常用中文詞語,
原來是日本人翻譯的,爲免雙重標準。
本Blog宣佈以後這裡一律使用“元氣”“入手”“格好”等詞語
均為合法,但不保證去答公開試的時候不會扣分(笑)

Saturday, February 03, 2007

打破神話

夜來無眠,書寫(翻譯)以驅走思緒。

(原文)

知には2種類あると考えます。一つは、人々に答えと確信を与え、敵を指し示し、特定の方向に導く神話をつくる知。そしてもうひとつは、問を発し、立ち停まりながら対話をはかり、神話を壊す知。……私は、神話を壊す知を選びたいと思います。そして壊す対象は、何よりもまず自分自身の神話、より正確と言えば自分という媒体を通して現れたこの現代社会の神話です。

まず自分自身を打ち壊され、迷い、考え続けるその過程を示すことで、世界へ開かれる可能性をみせること。それが、幾多の神話が希望と悲劇を撒き散らして滅んでいった近現代の苦しい経験を受け継ぎながら、なお知を行使しようとする者のモラルの一つのあり方だと私は思うのです。

(不大好的翻譯)

我以爲知識有兩種。
一種是使人確信,指示誰是敵人,
並把人們導向特定方向,創造神話的知識;
還有一種,誘人發問,並令我們稍停下來,
帶出對話,破壞神話的知識。
......
我呢,大概會選擇能破壞神話的知識。

而最先要破壞的神話,大概是“自己”的神話。
或者更正確的說,是通過“自己”這個媒體而表現出來的社會的神話。
首先“自己”被打碎,躊躇,不斷思考,這過程就能開啓世界可能性。
近現代社會受盡了無數由神話所散布與毀滅的希望與悲劇,
要是我們大概繼承了這些經驗,並意欲行駛知識,
這大概是其中一種可能的倫理的表現了。

原文出處:

小熊英二

1996「神話をこわす知--歴史研究のモラルとは?」、【知のモラル】より、p85

1996「打破神話的知識--歷史研究的倫理」【知識的倫理】Page 85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備忘

一些有了基本Idea但沒有内容的題目

不斷問是什麽卻什麽也不能答到的香港身分:不確定性與言説體系
七一遊行與社會的淨化/ 之後? 從個人到社會圖騰
香港的民主與愛國---〉從愛國到"身份"?Episteme?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故事兩則

懂得看的就會懂得看。
本文大概是近來少見的自信作。

=======================
日本落語的故事

話說江戶有個父親送個女兒去做藝妓5年,
雖然很痛心,爲了家族,也不得不如此做。

可是,女兒歸家時候把辛苦賺來的金10兩掉了。

父親當然痛心,說

我不是因爲掉了那金10兩而傷心,
而是掉了女兒5年青春與她的經驗而痛心。

*不是爲了10兩,
而是勞動與經驗本身,
已經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這不爲現代經濟學的邊際價值理論所動搖。

寶石可貴,不在其稀少(Scarcity),
而是因爲要很大勞動力才能得到。
這就是價值(Value)。

=========================
印度買賣的故事

在印度,
明明寫100文的東西,
熟人賣1文。
要是好氣,卻可慢慢講價到1文。
爲什麽?

可以說講價本身是一種樂趣。
但交涉本身卻是一種社會關係的建立。

透過不斷的講價,建立一種新的關係。
金錢次要,關係卻是目的。

人覺得珍貴的,似乎是這種社會關係。
===========================
結語:

這不是關於“勞動”本身,還是“社會關係”本身 更具價值的爭論,
似乎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不是金錢與貨幣本身。

重要的是,
金錢與貨幣---〉“資本”本身
能換取更大的理想。

從勞動者本來的價值,
換取更大的對未來的、新的社會關係的期望。

於此,不是爲了幾文,
而在理想與價值面前,
絕無妥協。

按:
當然,對“未來”的期望
只是從對現狀的不滿與絕望而來,
這又是現代的另一種迷信了。

人生存在原始共同體,
不用期盼、不用金錢、不用愁愁於關係的建立,
一切自足。
這種理想與價值,只是人類在被趕出伊甸園==共同體,
之後的一種僞投射。

對的,這種毫無妥協的價值與理想,
是一種不能回頭的更大迷信。
但除了如此,我們還有什麽選擇?

Sunday, January 14, 2007

大購物日

話説今天飛奔出去買這有趣度SS級、
今年罕見的特厚同人、
結合少年Jump與Fate的惡搞本

少年Fate少年フェイト)!

前天Akiba Blog才報道入貨,昨晚已經幾乎完賣
今天慌慌張張走去入貨。
1點左右到達,幸好還能入手4本
(伸手名單已滿,大家下次請早..)
排隊的人龍人手一本還真是...(汗)

成功入手少年Fate之後
typemonn collection figure (參考AkibaBlog
回家發覺一套齊之餘
還要Duplicate了Saber!
真是好彩哦(茶)

之後再買Saber Character CD及更換Animate Point Card
由於奈須Kinoko的DDD(1)在秋葉原已經絕跡
惟有步行到神保町

途中經過湯島聖堂
像受感召般走入去八卦發覺竟然是孔廟(!)
遇上聖人當然是去拜會一下。

到神保町后除了入手DDD,
還買了少女與鐵道的寫真集[キミト、ドコカヘ](研究資料?)~
之後就回去咯

感想:
長期困在宿舍寫了個多星期
星期日的購物衝動是很可怕的啊(茶)

購物單
少年Jump x4 (委託x3)
Saber Character CD x1
DDD x1
鐵道與少女x1
Typemoon Collection Figure x8

Friday, January 12, 2007

奇聞軼事(更新版)

繼續需要解釋的事情

6)Typemoon奈須きのこ的新小説DDD(1)( 講談社Box)

一出就給搶到斷市
(好死不死這邊還有幾本訂單)。
連Amazon排行一位、
秋葉原還有無貨就難説。











希望TYPE-MOON Colletion Figure(ヒロイン6人のトレーディングフィギュア)
還有貨才好(orz) (參考AkibaBlog

想來以寫字起家,能賣到這個地步,
真可謂同以寫字為生的人的一個好教材/教訓?(茶

在機械複製與囯族主義的年代,
朋友說:人人會寫字,真是一種墮落。

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原因是我們以庸才使用文字就以爲自己有魔力的代價
換取更大文明理想與可能性。

是解放還是諷刺就無所謂了。

説來,作爲生在同時代、也算共享同一社會文脈的讀者,
當局者迷,要解釋爲什麽奈須Kinoko的東西好看、受歡迎,
實在有點不可能。
更麻煩的是連這個讀者群的興起是怎麽的一回事,
也未曾好好搞清楚,更不要說整體地解釋了。

同樣,談所謂的[(日本)文學]是什麽的人,
有無考慮過這類可能比主流賣得更多的小説呢?
只看所謂的[同人文化]是什麽的人,
又有無考慮過書店文藝書架上的作品呢?
對同時代的人而言,永遠困在自我的閉鎖空間(habitus?)的話,
無論如何難以走出這一解釋困局,
更無法談上勾畫整個時代的氣流/氣色(Aura)。

7)在日本喝熱奶茶至少要下6包糖才會覺得甜。

=========================

需要解釋的事情

1)宿舍樓下每晚都有常常的計程車排隊等客。問題是,從地形來看,附近只有自己宿舍。那麽他們等的是什麽客人?

2)日本書店,[國家的品格]、[美麗的國家]等廢書,不管文人如何破口取笑諷刺,依然大賣特賣。爲什麽? 按:[國家的品格]一書,與預科中國文化科某吳X的文章極端相似,爲什麽?

3)台場電影院,寧願上外國廢片也不上日本戯。爲什麽?

4)台場的書店,竟然沒有奈須Kinoko的DDD發賣。爲什麽?

5)東大校長請畢業/完成課程的國際交流生晚餐/茶會,選2月14日晚。爲什麽?

多口的朋友說:[臨尾,豈可不重重打擊軍國主義一鋪???????]
回應:[2月14日要打擊軍國主義,都不用吃的這個形式]

更新:該晚吃的是高級中華料理

絕望した!

期待的Komiket販賣實錄,還是偷懶過一點才寫。敬請期待。

Tuesday, January 09, 2007

情念有機統合體

(帶病中)
寫論文就像[情念有機統合體]
論文就是把各種情念與思想有機地統合起來的實體。

各種分陳的資料、纏繞的思維,
第一次寫下來的點子像分散的玻璃碎片。
雖然寫作論文是與個人靈魂共處,及考察對社會大氣的掌握,
有時候還是借一下他人的智慧。

苦悶了兩天,還是嘗試把小熊老師聼來的Nationalism的點子,
稍稍寫下去,
之後就發生化學反應,
把以前不同老師教導的、各處讀來的點子,
神奇地整合起來。

奇跡啊(茶)

Sunday, January 07, 2007

專家與流民

湯禎兆在今天明報的
日偽流民﹕流行性指標
頗值一讀。

以下的思想札記,懂得讀的自然明白(空廢的命題不要見笑),
不懂的也無所謂。

說很喜歡?也非。
說很好看?也非。
論分析嚴緊不夠,論想象飛躍不足,
一切很。。。。。怎麽說呢?
那種「中」/「規」的感覺,很香港吧(笑)
但就是愛不惜手。

我想過不同原因。

日本的同類分析,很有中毒性。
大量不知所謂的理論詞彙與迷宮一樣的思維。
一讀中樞神經也給麻痹。
湯生的分析不具這種麻痹性。

這種奇妙的態度,可能是:
一則筆者對所謂的流行事物,倒是長時保持遠距離觀望的態度
(我稱爲「遠望態度」)
二則寫文化短評從來吃力不討好
(老師還曾說過寫這種容易寫壞手)(笑)

這篇短文讀來,
論介紹實在易明,
論熱誠也在。
就是少了一點「靈魂性」。爲什麽呢?

先聲名我很同意這説話:
「流民」是對抗「達人」的命名,後者的大流行說明了社會對專家的膜拜傾向。「流民」追求的是專業的態度而非專家的身分,因為興趣的駁雜及好奇心的澎湃,「流民」不可能長據一方定性為專家。

雖然我懷疑,其實這種「專家/達人」,並不存在。
或者有很多自認為是「專家/達人」的東西存在,
但我不認爲這種東西真實地存在。
(這裏有多層的意思:一:沒有這些叫自己做專家的人,二,只有如此叫自己卻沒有真材實料的專家存在。我懷疑我更同意第一點。)

換句話說,(用一點點后結構主義的思維?),
對抗「達人」的「流民」,
同樣只是一種手段上的便宜上的過渡罷了?

要是如此,
何況「達人」往往陷入為維護專長被迫墮進隱惡揚善的窠臼。「流民」沿街看風景,翻書尋反省——由「亂步」到「雜踏」,其實均不過一直在貫徹「流民」的身分本質。

所謂的「流民」的身分本質,其實是什麽,就說不清楚了。
或者說,「流民」與「專家/達人」只是一對看似對立的概念,
從[構造]來説,如同「地」/「圖」一樣,互相依存。
更麻煩的,要是連主動叫自己做專家的也不存在,多弄一個概念就更見麻煩了。

這是在香港這個既無真專家,也無真流民的奇特的
「去思想」的環境----去掉思想,也同時是故意去思想的----空間之下的產物。

或者說我嚮往「流民」的目標在於對抗「專家/達人」---
事實上這個世界最錯的就是出現一些「流民專家」----連流民的不如的專家,
但倒是很歡迎「專家流民」的存在-----在制度外以流民之姿態出現的真專家。

但對我來説,兩者皆虛。
既虛,又一切再無所謂了。

無論如何,我想我能猜測這種故意標榜以至創作[流民]身份的背景與心情。

但我認爲重要的,不是這種專家流民與否的討論,而是那種靈魂性的感覺:
社會學作爲一種「越境之知」(Einbruchslehre),這種學問的本心(初心)就是對社會現象的各種側面,有一橫向的看破與統合。............但最重要的並不是這種跨科的傾向。「越境之知」只是結果,而非目的。那是什麽東西的結果呢?那是對於自己來説,真正的重要的問題,到哪裏去也是真誠的,這一種態度的結果。又或者對現在人類來説,用一個真實的問題,堅毅地不去放手追求的心態,這個行爲的結果。......因爲這樣真實的問題才去不得不打破各種學究上境界。

(見田宗介【社會學入門:人類與社會的未來】岩波新書2006、P7-8)

換句話説,流民不爲打破專家的權威而做流民,專家不在打壓流民而存在。
問題在於有沒有真切的對自己來説是問題的問題,而以。

香港思想的困境,大概在這裡,吧?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新年快樂

各位新年快樂

要寫的東西很多。

大邪神本子Komike 71的配額已經完賣。
在某方面而言極端現實的Komike中算是個小奇跡。

個人的立場是在公開場合不便多說私人事情,
對所有參加計劃的、幫忙過的、購買的讀者十分感謝,
畢竟嚴格來説這邊除了發起之外實事還不怎麽多做。

高興的是收到很多有趣的意見與不同的感受,
這個兩個星期有空慢慢寫,有興趣的繼續這邊的留意報道。

下次發賣應該是月尾關西的Comic Treaure(委託),
然後是臺灣FF、香港CW,
大部分都是配額極端有限,
有興趣的人就多加留意了。

X X X

一連幾天Komike71的發賣與活動實在累到極點,
今天才有空好好讀畢買來的Fate/Zero(由虛淵玄執筆)。

連續三天Typemoon都排上幾千人,
就算今次因爲售賣邪神本而有幸三天都用Circle Ticket入場,
9點的時候還是有上千人[内部預先排隊],
之後在後面的都是排了一整晚通宵的一般入場人士。可怕。
有史而來用最快的購買速度也要吃西北風吃上1個半小時。

定價1000yen本(Komike的連書簽、特製冊子,給每三本送一個紙袋),Yahoo最高竟然炒到天價2万Yen一Set,
平均到K-books等也要6000-10000Yen,可怕。
單是要解釋這一社會事實大概也要死掉很多腦細胞。


故事方面嘛。。。。。。。。大家有機會看了才說。
除了說虛淵玄是個絕望老師還是不多作説明好了。



「たぶんあの人は、あなたの時代の、あたなを囲んでいた人たちに対して腹を立ているのね。小さな女の子に"王"という役目を押し付けて良しとした残酷な人たちに」
「それは是非もないことでした。岩の剣を抜くときから、私も覚悟を決めていた。」

「……そんな風にあなたが運命を受け入れてしまったのが、なおのこと腹立たしいのよ。その点にいついてだけは、他でもないアルトリアという少女に対して怒っ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わ」
「……」

・・・

「それは出過ぎた感傷だ。私の時代の、私を含めた人間たちの判断について、そこまでとやかく言われる筋合いはない」
だから黙っているのよ。あの人は。

(Fate/Zero P.158/ my emphasis)

「本を正せば優しい人なの。ただ、あんまり優しすぎたせいで、世界の残酷さを許せなかったのね。それに立ち向かおうとして、誰よりも冷酷になろうとした人なのよ」

(Fate/Zero P.162)


「大概那個人對你所在的那個時代, 對那些包圍著你這這樣一個小女孩讓她當上"王"這個角色的那些人, 生氣到不得了吧。」
「沒關係的, 當我拔起石中劍之時我已經有所覺悟。」

「……你如此接受了命運就更令他生氣了呢。只就這點, 他惱的可能不是其他人, 而可能是生這個名為アルトリア的少女的氣嘛。」
「……」

・・・

「這是太露骨的感傷了。他根本沒資格對於我的時代與包括我在內的人的判斷說三道四。」
所以他才沉默不語。」

(Fate/Zero P.158/ my emphasis)

「從根本上來說他是個很溫柔的人。但因為太溫柔了, 他才不能容忍這個世界的殘酷啊。面對著這般的世界, 他變得比誰也更冷酷啊。」

(Fate/Zero P.162)
(感謝Kenka大大翻譯;略有修改~)

明白的就會明白。
這是個約定的絕望的故事、與約定的救贖的故事。
umm,看好的作品,悠然與好的作家談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