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05, 2006

良心品質宣言 【社論】

早前筆者在【研究者的責任(社論)】部分地回應了ムバ遊記提出的問題:
在避免「文化想像的日本」的同時「如何言簡意賅又絲毫不扭曲複雜的事實?」
筆者之前引用David Faure關於研究者的責任的意見,
説明筆者的責任不是製作一些你希望看的東西出來而當成是真實的日本。

這次我應用另一個厲害社會史家小熊英二(Oguma Eiji)的説法來回應。
來強調要理解與體驗另一個文化/另一段歷史經驗,
等於筆者自身的改變。
經過改變後的筆者,要用回這個大家世界的語言去講給大家聼,
這種翻譯的功夫既難,而且説明經驗的工作也少不得。
==============================
「我爲什麽寫書」 小熊英二

(選擇地/大概地翻譯自「秘密の喫茶店」 、【対話の回路】、page 336-340、新曜社)

譬如我寫了一本書,總是有人說「能不能有一句話來要約呢」,能用一句話來説的話,我就不用寫一本書啦(笑)。這可能跟音樂、拍攝差不多,人們總是希望用譬如「拉丁音樂」「Rock」「Techno」等一個字去説明。不過如果能用一句話說,就不用那麽辛苦啦。聽到有人那麽問,我就覺得失望。人們總希望省卻自己去讀去聼的體驗功夫。

我寫歷史題材的書,要讀很多以前的資料。從前有很多東西,現在根本想像不到爲什麽會那樣的。以我們現在的常識去理解,對他們來説根本就不是那囘事。於是乎,我就調查,爲什麽從前的人的常識會令到他們吃苦、悲哀、高興、計算。但是,他們是在以前那種常識之下去悲喜、計算,我們是不能用現在的常識去看的。

可是,當我進入從前的世界之後,這次輪到我自己變化起來了。當我慢慢體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的世界的時候,就像到了外國一樣。就是説,當我能進入以前世界的框架之後,現在的世界變成不在那麽理所當然了,這個世界只不過是其中一種可能的存在方式罷了。

這個時候,當我慢慢進入過去的世界的認識框架,開始能以以前的人的感覺去理解,這次又到我自己不能理解與回到現在世界的感覺了。不過,這種自我變化的過程一方面非常麻煩,一方面又很有趣。麻煩是因爲我要調查非常多的資料,不過同時能體驗到自己的變化也是種樂趣,而且一旦開始就不能回頭。就像聼音樂一樣,當喜歡了其中一首歌,自己也同時變化起來之後,也會到音樂店慢慢發掘其他新的音樂、新的世界。雖然很麻煩但會很高興。找研究資料也一樣。

能如此研究,自己已很滿足。但問題是,能夠理解古人/別人世界的感覺、自己也開始變化起來的時候,這次到自己不能與這邊原來世界的人溝通了。要跟這邊的人溝通,要用這邊世界的語言去翻譯自己的體驗與變化過程,才能跟大家説明。那真是麻煩極了,無論如何也不能溝通的話,不如不説明,打發那些不求甚解的人算了。

就像聼音樂令自己變化一樣,最好的辦法是讓對方能享有自己的經驗,讓對方也實際地聼一下,不然溝通不了呢。當然以前的歷史資料可不能要對方全部讀一次(笑)演講會的話我可要求對方給我三個小時,不然我可不能夠用五分鐘去講我的經驗。

這個時候最好寫書,我盡可能大量引用我認爲我有趣的資料。就像音樂試聽、精選編輯本之類,讀了我的書大概能分享到部分的經驗,也勉強能溝通到........所以讀一本書就像一次經驗,讀之前與讀之後對世界的理解方法也會不同,我就是想寫那種書。

這跟音樂評論很類似。雖然很麻煩,要寫自己聼過的音樂的經驗,要用未聼過這音樂的人的語言去翻譯,因爲總不能說「我不能用語言説明,自己聼吧」
=======================================

筆者還沒有小熊英二寫歷史書、講故事的功力,
更不用説在這小小的地方的,用這短短的文字了。

但如果各位能理解,我在這裡的工作
1)不是製作一些你喜歡看的東西來欺騙你,令你以爲那是真正的日本
2)不是用香港對日本的文化想像感覺去理解日本
3)是嘗試理解在日本社會生活的各種人的感覺,用這裡的人的經驗去認識這不同世界;
4)是把我自身的變化經驗,嘗試用這邊的語言講出來---雖然這意味著不完全、難理解、長篇大論的可能性。


那麽,筆者唯一能承諾的是,
這裡不會用香港大家樂的豬排飯去騙大家說這是高級日本豬排飯,
因爲本Blog各驛停車是良心品質的優良店鋪,
提供地道日本的享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