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07, 2007

專家與流民

湯禎兆在今天明報的
日偽流民﹕流行性指標
頗值一讀。

以下的思想札記,懂得讀的自然明白(空廢的命題不要見笑),
不懂的也無所謂。

說很喜歡?也非。
說很好看?也非。
論分析嚴緊不夠,論想象飛躍不足,
一切很。。。。。怎麽說呢?
那種「中」/「規」的感覺,很香港吧(笑)
但就是愛不惜手。

我想過不同原因。

日本的同類分析,很有中毒性。
大量不知所謂的理論詞彙與迷宮一樣的思維。
一讀中樞神經也給麻痹。
湯生的分析不具這種麻痹性。

這種奇妙的態度,可能是:
一則筆者對所謂的流行事物,倒是長時保持遠距離觀望的態度
(我稱爲「遠望態度」)
二則寫文化短評從來吃力不討好
(老師還曾說過寫這種容易寫壞手)(笑)

這篇短文讀來,
論介紹實在易明,
論熱誠也在。
就是少了一點「靈魂性」。爲什麽呢?

先聲名我很同意這説話:
「流民」是對抗「達人」的命名,後者的大流行說明了社會對專家的膜拜傾向。「流民」追求的是專業的態度而非專家的身分,因為興趣的駁雜及好奇心的澎湃,「流民」不可能長據一方定性為專家。

雖然我懷疑,其實這種「專家/達人」,並不存在。
或者有很多自認為是「專家/達人」的東西存在,
但我不認爲這種東西真實地存在。
(這裏有多層的意思:一:沒有這些叫自己做專家的人,二,只有如此叫自己卻沒有真材實料的專家存在。我懷疑我更同意第一點。)

換句話說,(用一點點后結構主義的思維?),
對抗「達人」的「流民」,
同樣只是一種手段上的便宜上的過渡罷了?

要是如此,
何況「達人」往往陷入為維護專長被迫墮進隱惡揚善的窠臼。「流民」沿街看風景,翻書尋反省——由「亂步」到「雜踏」,其實均不過一直在貫徹「流民」的身分本質。

所謂的「流民」的身分本質,其實是什麽,就說不清楚了。
或者說,「流民」與「專家/達人」只是一對看似對立的概念,
從[構造]來説,如同「地」/「圖」一樣,互相依存。
更麻煩的,要是連主動叫自己做專家的也不存在,多弄一個概念就更見麻煩了。

這是在香港這個既無真專家,也無真流民的奇特的
「去思想」的環境----去掉思想,也同時是故意去思想的----空間之下的產物。

或者說我嚮往「流民」的目標在於對抗「專家/達人」---
事實上這個世界最錯的就是出現一些「流民專家」----連流民的不如的專家,
但倒是很歡迎「專家流民」的存在-----在制度外以流民之姿態出現的真專家。

但對我來説,兩者皆虛。
既虛,又一切再無所謂了。

無論如何,我想我能猜測這種故意標榜以至創作[流民]身份的背景與心情。

但我認爲重要的,不是這種專家流民與否的討論,而是那種靈魂性的感覺:
社會學作爲一種「越境之知」(Einbruchslehre),這種學問的本心(初心)就是對社會現象的各種側面,有一橫向的看破與統合。............但最重要的並不是這種跨科的傾向。「越境之知」只是結果,而非目的。那是什麽東西的結果呢?那是對於自己來説,真正的重要的問題,到哪裏去也是真誠的,這一種態度的結果。又或者對現在人類來説,用一個真實的問題,堅毅地不去放手追求的心態,這個行爲的結果。......因爲這樣真實的問題才去不得不打破各種學究上境界。

(見田宗介【社會學入門:人類與社會的未來】岩波新書2006、P7-8)

換句話説,流民不爲打破專家的權威而做流民,專家不在打壓流民而存在。
問題在於有沒有真切的對自己來説是問題的問題,而以。

香港思想的困境,大概在這裡,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