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個頗爲敬重的老師說,
做社會/文化/歷史的研究,
能問一個好的問題,
整個研究已經完成一半。
自己做過、問過,
真是同意到不能同意了。
但想來,加上寫作、改稿的問題,
其實時間與勞力分配可能是:
25% 問一個好問題
25% 看資料
25% 寫作
25% 修改
而問題是,不斷看資料,
問題又得重新思考,
原本的問題又像一張過期的地圖,
又得重畫。
寫作的時候,
幾乎知道有一半是大話/故事的感覺去寫,
去爲讀者指一條路出來(套用小熊英二的説法)。
但要在毫無章法可言的資料中,
講一個故事出來,這個循環就不斷下去。
問、看、寫、重問、重看、重寫......
雖然是這樣,
這斷斷不是把觀察資料作個樣子分類一番,
又或者把數據倒進電腦Run一下統計,
這裡以客觀表面其實100%故事的研究可比。
宮崎駿說:
動畫比電影來得真。
原因很簡單,
拍電影你以爲是直接把客觀的世界如實表示出來,
其實間接把拍攝的人暗中的敍事藏於深底,
並且毫無意識地以爲自己客觀。
相反,
畫畫好像是很主觀的表現,
其實每一幅畫都是每一個人的眼睛所看的。
你明知道它假,已經是最好的自我提示,
因此,動畫所表達的世界最虛幻之餘,
他的表現卻由是直接由畫家所看到的、最真的世界。
(先不要太考究“真”或者“主觀”“客觀”在這裡用法的含混語理問題)
筆者寫作,作如是觀。
時間無多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幾時要交功課?
Post a Comment